抗美援朝“穿插营”老军医亲口讲述:“奇袭白虎团”背后的真实故事
◎文/徐报融媒记者 郭依足 于珑 图/徐报融媒记者 周杰
每当谈起抗美援朝战争中奇袭白虎团这一经典战斗时,人们大多都会想起京剧《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原型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人们对于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英雄壮举耳熟能详,而对奇袭之后穿插营与敌人的较量却知之甚少。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9团军医、年近九旬的离休老干部郭朝武是那场战斗的参加者,也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郭朝武,1931年12月出生,1945年7月参军入伍,1947年10月入党,1951年6月入朝,1982年离职休养(副师待遇)。现居住在江苏省军区徐州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郭朝武思绪万千,不仅勾起他对那场残酷战争的回忆,更寄托着他对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的无尽思念。
奉命参加穿插营任务
反击战前,郭朝武在步兵609团任军医。1953年7月11日晚上,后勤党委书记石子清(卿)同志找他谈话:“部队即将向敌人发起反击,我团是这次中线反击的主力团之一,我二营又担负着穿插敌后摧毁敌炮群、切断敌后援之路的任务,这是一场恶战!”
郭朝武当即表示:“没有什么可说的,请组织放心,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7月12日上午,郭朝武背着急救包和一些简单的行装到达二营出发地白扬里报到。
|
| 抗美援朝时期郭朝武(3排左1)与战友的合影。 |
1953年7月13日9时许,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强大的炮火压倒敌人的优势兵力,在朝鲜东、中、西线上同时发起声势浩大的反击战,我一、三营首先突破前沿阵地,为穿插部队撕开口子。
我二营在副团长赵仁虎、营长石广志等同志带领下于14日零点受命,按照四连、五连、营部、六连炮连序列反穿雨衣,臂缠白毛巾,踏泥沙水,越过415公路,避开敌人的铁丝网、布雷区、运输车辆,沿着公路两侧的山间小径,快速向敌纵深穿插,于14日2时许,与先期进入的杨育才化袭班会合,出其不意,乘混乱之际冲入敌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端掉敌白虎团,击毙敌团长,缴获白虎旗。之后,我四连迅速转向三南里,在下枫洞与六连会合,摧毁了敌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555炮群,缴获了大批火炮、车辆及俘虏。
坚守高地打退敌人进攻
随即攻占梨石洞、北亭岭以北诸高地,构筑工事,做好抗击敌人反扑准备。果然,14日天还没亮,敌趁我立足未稳,在我阵地正面调动大量精锐部队,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多路向我二营阵地频繁发起进攻。
据战后二营党委总结,我六连坚守在421.1高地上两天一夜,打退了敌人三个连的30余次进攻,全连130余人,只剩下34人,还多是负伤者,后又在已负伤的指导员郭树昌同志带领下,继续战斗。
|
| 郭朝武老人如今儿孙满堂。 |
我五连坚守在380高地上,打得十分惨烈。在这紧要关头,营长命令四连副政指黄成样带领十余名战士绕过山梁,从敌人右侧插入五连阵地东坡,突然向敌猛打,夺回了阵地。
郭朝武所在四连坚守在400高地上,是敌人进攻的重点。阵地无工事依托,无炮火支援,中断联络,腹背受敌,仅14日、15日两天就打退了敌人30余次进攻。
为打乱敌人战略部署,延缓敌人进攻,等待后援部队到来,副排长夏长兴同志带领18名战土冲入敌群,终因寡不敌众,自己拉响了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战后被追记特等功)。
战友牺牲前托他交党费
卫生员刘春明同志腹部被炸伤。郭朝武发现他时,已奄奄一息,他满含热泪,对郭朝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郭医生,我没有完成任务啊!我们是老战友了,过去多少战斗都闯过来了,这次是过不去了。将来胜利了,请你务必替我看看父母,告诉他们我是为保卫祖国、实现停战协定而光荣牺牲的,让他们不要过分悲伤,多保重身体。”
|
| 郭朝武老人每天都在记录和整理医学材料。 |
后来的话只见他的嘴在颤抖,可怎么也听不清了,最后他吃力地用手指指左上衣口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郭朝武哭着对他说:“春明同志,你任务完成得很好,党和祖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你放心地走吧,只要我不死,一定了却你的心愿。”
郭朝武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一张用祖国人民慰问的手绢包着的照片,还有13.5元钱,一张浸着鲜血的纸上写着:“敬爱的党支部,这是我参军5年来仅有的这点积蓄,这次战斗一旦牺牲,就作为我最后的一次党费吧,以表示我对党的永恒信念。”
郭朝武至今仍悉心保存着刘春明的照片。1956年秋,郭朝武专程赶到刘春明的家乡,看望了刘春明的父母,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了却了刘春明烈士的一桩心愿。
战至17日,郭朝武所在的战营经过四天四夜英勇作战取得歼敌400余人的战果。战后,二营被授予一等功臣营,四连被授予“特功连”,郭朝武也荣立战功。
编辑:孟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