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我要让智障孙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82岁老人用羸弱双肩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7年来,她挑起全家的重担,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往返26公里坚持接送患有智力障碍的孙子上学,在校门口马路沿一等就是8个多小时,她说她心中有个信念:让患有智力障碍的孙子能像普通人一样学习知识、增强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她是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却用大爱诠释了人间真情,她就是江苏徐州铜山道德风尚模范陈秀兰。
儿子去世、儿媳重度智力障碍。全家的重担都落在这位82岁老人身上。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为了让孙子有知识有文化,7年风雪无阻,从铜山区茅村镇班山村到徐州市区,来回26公里接送孙子上学,日日坚守从未停歇,她担起了孙子的“亲爹娘”的责任。
7年如一日,八旬老人感动众人
每个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点多到下午4点多,在牌楼培智学校门外,这位八旬奶奶都要来这里接送有智力障碍的孙子刘宝朝,在校门口马路沿一等就是8个多小时,7年如一日!
夏日的徐州天气炎热,老人沟壑纵横的脸被烈日炙烤得通红。“她太不容易了,7年了,天天都在这里等孩子,80多岁的人了,我们看着真的心疼。”附近几位居民和店铺老板纷纷感慨。
孙子宝朝5岁时被确诊为二级智力残疾。陈秀兰听说市区有专门教育智力障碍孩童的学校,便一路摸索到牌楼培智学校,就为了能让孙子学到知识。宝朝的班主任说:“下雨下雪,老太太都坚持送孩子来上学,每当看到祖孙俩出现在校门口的瞬间,感动也难受。”
我只要有一口气在,孩子就能上学
经过7年多的学习,宝朝的进步很大,写字、画画、抄课文都做得不错。而且他的语言能力和劳动能力很好,能够熟练地运用智能学习工具。陈秀兰每当听到孙子学习又进步了,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说什么都要让孩子上完学,我只要有一口气在,孩子就能上学。”陈秀兰坚定地说。
勤俭节约,不给别人添麻烦
陈秀兰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起床给孙子做早饭,但是自己来不及吃饭就要赶紧带着孙子去学校。7年来,她每天中午都在学校门口的快餐店吃饭,每次只打2元的包菜和1.5元的米饭,只花3.5元。
天热了,有些好心店主邀请陈秀兰去店里乘凉,冬天也要将她拉到屋里取暖,还有一些住在附近的学生家长喊她到家里吃午饭,都被陈秀兰拒绝了。她说,“咱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陈秀兰随身带着降压药,经常头晕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压,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检查。“我不敢老,我要是没了这个家就散了。”老人无奈地叹着气。
陈秀兰用自己的善良和耐心,无怨无悔地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笑对生活的艰难,撑起了一片晴天。她用年迈的身躯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用慈母大爱书写了人间真情。
编辑 李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