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守正创新 做好媒体融合大文章——“媒体融合催化季”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专题集训侧记

2021-07-02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杨磊
2021-07-02  中国徐州网

开启新征程,谋求新发展。

10月6—8日、10日,300多位徐报人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媒体融合催化季”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专题集训。这既是对“媒体深度融合”国家战略的快速响应落实,更为徐报人坚决贯彻落实巡察整改反馈意见的具体举措,吹响了踏上新一轮“媒体融合”征程的号角。

从推动“融合”到“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早已成为国家战略,更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徐报人正以只争朝夕、锐意创新的豪情与热情,紧抓媒体融合时代大趋势,做好媒体融合大文章,为1000万徐州人民创造更智能、更开放的融媒体环境,向中国、向世界传播徐州声音。

时不我待

四天、两晚,白+黑,集中学习+分组讨论;报纸如期出版,微信、微博、抖音、客户端照常更新,是什么让徐报人如此拼?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媒体传播方式几经变革,渠道多样智能、传播多径迅捷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媒介在发生变化,舆论在进入变局,越来越多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已习惯通过手机、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获取信息。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媒体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在政策层面,自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后,一系列有关“媒体融合”的国家重磅政策先后出台。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再次凸显了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徐州日报》是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是徐州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报纸,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站在新起点,面临新使命。这张穿越炮火而来的报纸和她的报业人将锐意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学习、创新,是时代赋予徐报人的必然选择。

汲取力量

4天,6位专家。

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技术,这是一次前沿观点的汇聚,是一次创新火花的碰撞。

无论是资深媒体人,还是专家学者,媒体深度融合的紧迫性是同感、共识。

媒体融合,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内容变革;媒体融合,必须坚持服务功能和用户思维……授课专家们带来的或是经验之谈,或是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必须提供深度聚焦消费体验,体验至上。他用多个实例来说明验证,所有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行业,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要想抓住消费者,就必须更加精准地锁定用户,提供深度个性化产品。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和根在授课时表示,媒体融合不容等待观望,不容懈怠错失,要想建成区域信息传播的第一门户、舆论生态的中流砥柱,政务和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就要积极探索“媒体+政务+服务”的价值网络机制;探索媒体融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动机制;探索媒体融合与区域大数据开发的联动机制;探索媒体融合与区域性社会治理的联动机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认为,媒体融合揭示了各种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趋势,最先是从技术领域开始的,之后延伸到组织机构,并以此引发了媒介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化。他建议媒体应以内部融合为首要,也可以进行媒体的行业融合、社会融合,实现资源的聚合利用。

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江苏省首届名评论员翟慎良表示,传统媒体自己生产,产能必然有限,所以要善于依托新媒体技术平台设置议题、策划选题,与有专业生产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合作生产,让有生产意愿的踊跃生产。同时,内容变革下,策划比写作更重要,新闻产品要做到系列化、品牌化、标识化。

封面新闻首席技术营销官肖翔从技术层面介绍了关于媒体融合的实际经验。他说,封面新闻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全新的智媒技术团队,传统团队植入技术基因。例如,设立融合岗位,有视频工程师、技术营销官、解决方案专家、技术运营专员等。这些人很多来自于过去的新闻采编团队,进行技术化转型。

封面传媒总编辑助理、编辑委员会委员、内容平台部总监余行说,智媒体发展趋势下,要求内容产品必须智能化、强交互、云服务,转型智媒体有三条主要路径:一是建立智慧内容矩阵,打造AI+传媒的智媒产品矩阵;二是建立智媒编辑部,做好内容管理、内容新技术和内容运营;三是建设智能演播室,尝试进行视频云创新+视频云创作的创新路径,同时加强AI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内容生产传播领域的研发、适配和应用。

只争朝夕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集中培训,还是第一次参与,不仅开阔了眼界,更看到了差距,通过学习,意识到自己必须沉下来、静心思、再出发,才能确保不被时代所淘汰。”

“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更新超乎想象,停止学习就意味着停止进步,这样的头脑风暴正当时,通过学习,意识到了差距,继而奋起而追,才能把握机会,才能不断进步。”

“刚刚加入徐报传媒大家庭,就收获了这样一场含金量十足的集训,深感幸运,也深感压力,媒体人看似是一本百科全书,有广博的知识面,但媒体人最宝贵的更应是一颗‘海绵心’,面对新的转型、新的课题,都能不断吸收、不断融合,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

白天,全神贯注地聆听和记录,这些学习笔记见证了徐报人的努力与成长。

夜晚,富春路上的报业大厦里,灯火通明,300多位徐州报业人,6个小组激烈地探讨,是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更是自我加压。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

“专家的指引和自我驱动相结合,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路上不掉队。”10月8日17时许,为期4天的专题集训告一段落,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卢波有感而发,他说,这几天的学习更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党委推动下一步改革的决心,作为区域主流媒体,必须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当前形势,认真找准方向,主动适应变化变局;必须破局而立,深刻认识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必须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驱动和全媒体人才的人力支撑,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从小碎步走向大踏步,媒体深度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学习没有终点,专题集训只是起点。从10月12日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新一轮学习计划已正式开启,徐州报业人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认清挑战、抓稳机遇,在不断学习中、在媒体融合中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细、做大做强。

同时,凝聚着徐报人新一轮媒体融合改革的载体——汉风号媒体矩阵正在加紧布局建设中。汉风号媒体矩阵由两微一端一抖一快组成,目前客户端正在建设部署中、两微已经开通、抖音已经亮相。汉风号客户端定位为城市首席综合类客户端,立足徐州,突出本土和传媒特色,具有智媒体功能,服务用户锁定在徐州的人、徐州籍人士以及关心徐州的全球华人,致力于打造徐州第一资讯平台、第一政务商务服务平台、第一掌上轻型社交平台;并将发挥徐州城市眼的作用,塑造徐州网络空间的鲜明形象识别体系。

文字: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见习记者 王天依

图片:徐报融媒记者 徐剑 许晨

编辑: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