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采石村”变身“旅游村” 徐州北村成长假“网红打卡地”

2020-10-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0-10-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蓝天、白云、水寨、集市、水上乐园……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

8天长假,北村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贫穷的 “小渔村”到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提起这些年北村的变化,大家赞不绝口。

北村村位于微山湖畔,十多年前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东北南三面被16个山头紧紧包围,西面微山湖烟波浩渺,没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大路,当时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0年,北村村集体欠账54万元。要致富,先修路。村两委动员村内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支持修路,从入村主路开始,用近两年时间逐步完善了三个自然村的主要路网,2012年又开始向外界延伸。与此同时,开展环境整治,建设休闲文化广场,美化亮化村庄,村两委班子成员牵住村庄环境改善这个“牛鼻子”,通过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靠山吃山,开山采石曾经是北村人维持生计的主要途径。不过,常年的开采并没有真正改变北村百姓贫穷的面貌,还把山体炸得千疮百孔,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开山采石,运输石头,不仅污染了环境,也碾压坏了路面。“路真孬,日子真穷……”村民马增英回忆说。“村庄要发展,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广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商讨形成共识:关闭采石场,依靠依山、傍湖、抱岛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生态强村、旅游富民。

村里聘请旅游规划专家进行规划设计,深挖古迹、古村、古井、古树、古老传说等自然人文资源,确立了“一山一湖一古村”建设楼山岛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坚决不拆老房、不砍老树、不赶老户,尽量保留和凸显“山村味”“渔家味”。村里还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入股,集体建设,因势利导鼓励村民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等。按照 “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院一盆景”的思路,三个自然村分类打造塔山渔村风情、北村村耕读文化和西村梦里田园,探索出了“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文化旅游”的北村村模式。

经过不懈努力,北村村建起了“乡里寒舍”精品民宿、百亩沙滩和千亩观荷园。在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建设了文化大广场、老年文化中心等。经过统一规划,家家户户盖起了整齐又气派的新房。

不卖石头卖生态,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山银山也来了。经过不断发展,北村村已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以休闲观光农业为配套、以水产养殖业为动力、以电商业为平台的四大支柱产业,带动全村一半以上人口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业年收入超亿元。

随处可见游园健身广场,柏油路、水泥路通到每户人家;依山而建的石头院落古朴、厚重,一道道蜿蜒的石阶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屋墙上装饰的船桨、斗笠、鱼笼让人仿佛回到了远古渔猎部落,山下的荷塘、长廊、游船码头,则处处彰显着湖区的灵动和活力……如今,北村村彻底摘掉“穷脏乱差”的帽子,呈现出“人居生活环境好、古村文化传承好、产业兴旺致富好、引凤筑巢政策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四好三宜”美丽乡村新画卷,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王雪梅 魏琳娜)

编辑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