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统计“有”“无”话沧桑

2020-09-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0-09-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先看一则“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的旧闻。

最近,看到1995年9月1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的一则消息,说的是记者向辽西建昌县委宣传部长问起全县农村拥有电视机数量时,这位宣传部长却回答:“过去是统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如今已经改为‘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统计方法的改变,是因为电视机在这个穷县的农村已经基本普及,没有电视机的农户反而成为极少数,统计没有的户反而容易了。

再说一则“过去统计‘无’、现在统计‘有’”的新闻。

近日,徐州市泉山区统计局开展了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讲统计故事、写统计变化。该局局长鲍兆红给我发来数篇文章,有的透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调查体系、调查手段的变革,反映统计事业的发展;有的透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水平的提高,折射教育事业的成就;有的透过“住房内有无厕所”这一指标的变化,展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还有一篇则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增的“住房所在建筑有无电梯”和“拥有全部家用汽车的总价”两个指标,观照出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

重读旧闻有新闻,感悟新闻感慨多。

统计工作是历史的记录者、时代的见证者。无论是“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还是“过去统计‘无’、现在统计‘有’”,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巨变、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现在,我们正阔步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统计的“有”和“无”,蕴含着“变”的哲理。过去的“有”,蝶变成现在的“无”;今天的“无”,孕育着明天的“有”。从“有”到“无”,彰显事物兴衰。从“无”到“有”,预示新旧迭代。不变的,是永恒的“变”。

认识“变”的哲理,需要经常“回头看”: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温故知新,进而科学决策。还需要经常“向前看”:展望未来,明确目标,把握大势,进而统筹推进。“回头看”与“向前看”,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二者联系起来看,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连贯起来干,是实践提升的阶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飞跃,获得实践的成功。

统计的“有”和“无”,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着科学依据,也必将化作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再过30年,当我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统计的“有”和“无”又将会怎样变化?我畅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