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牛粪→有机肥,徐州这个镇“草里掘金”有一套!
江苏省徐州睢宁县官山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以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等方式,不断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探索出特色高水平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助力我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处理过的秸秆用来培育双孢菇
官山镇小麦种植面积约10.5万亩,每年秸秆产生量约为2.2万多吨,如何让这些秸秆变废为宝,是近年来官山镇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0年前,老百姓对秸秆利用没有什么概念,处理秸秆就是简单粗暴地‘放火烧’,空气污染很严重。我们一方面要防群众火烧,另一方面还要防秸秆乱抛堵塞沟塘河道污染环境。而且,秸秆还田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经过测试,每亩土地消纳秸秆能力最多100公斤,且农作物秸秆还可能携有病菌,形成危害农作物的隐患。”官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昌强告诉记者,为走出一条可行的生态循环之路,官山镇积极谋划,招引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种植的双孢菇最好的培养基料来源于小麦秸秆,年消耗秸秆可达6万吨。”
做菌菇种植基料,成为官山镇小麦秸秆的一大出路。由官山镇政府牵头,同众友兴和签订秸秆供应合同,各村成立了村级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秸秆收储中心+合作社+农户”的秸秆收储运销体系。
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官山镇农户们消纳大量秸秆,但其生产的废弃物菌渣又怎么处理呢?
▲处理过的秸秆可用来种蘑菇
“粪污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的牛粪猪粪‘香’着呢!”官山镇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项目负责人岳喜云自豪地说,一年可以处理30万吨畜禽动物粪便物和菌渣,发酵、沉化、粉碎,经过两条生产线来生产,可产出高品质有机肥10万吨,年销售额2亿元,每年可在粪污里“掘金”2000多万元。
官山镇的秸秆循环利用至此形成“闭环”。这种新模式也得到国家及省、市各级部门认可。官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循环农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也为官山镇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徐报融媒记者:王岩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