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提质改造 精准发力 多元投入

2020-09-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0-09-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冯庆 韩飞)自全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加强市区公厕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市城管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按照“五净三无三通一明一好”标准要求,不断提升公厕规范化管理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努力为全国、全省提供“徐州经验”。

提质改造 强化领导 市区公厕全覆盖

自我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以来,市城管局坚持不懈推进市区公厕治理基础性民生工程,将公厕建设列入每年城建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特别是2020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厕管理工作,3月26日召开全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加强市区公厕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公厕管理推向更高站位,要求从注重人性化关爱、生态环保、经济适用等方面对市区公厕进行提质改造,把加强公厕管理作为今年城市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带领广大市民全面掀起新一轮的“厕所革命”。

据了解,各区(管委会)、各行业部门5、6月份实际提质改造公厕共计1310座(城市公厕715座、社会对外开放公厕595座)。市区提质改造公厕责任主体涉及7个区、39个街道办事处、14个部门,范围覆盖主次干道、旅游景区、公园绿地、商场、农贸市场、超市、医院、宾馆、车站、加油(气)站等区域。

由于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市政府成立以市分管秘书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市区公厕管理协调沟通工作组,统筹推进市区公厕管理工作,不仅成为公厕提质改造和长效管理的“助燃剂”,而且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各有关单位均认真对照“五净三无三通一明一好”的管理标准,努力提高公厕功能品质和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如厕环境,大力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便利性和幸福感。

精确发力 完善标准 “一厕一案”有序改造

云龙区率先发力,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市率先启动劳动巷公厕提升改造,成为徐州公厕改造样板。劳动巷公厕位于户部山南劳动巷中段,市场化编号为0834,是一座独立式公共厕所,通过它的改造过程可以窥见我市在不断提升公厕环境卫生水平付出的努力。

劳动巷公厕原来内部设施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损坏严重的问题,外部存在墙皮脱落、角瓦缺失的情况。为推动劳动巷公厕有序施工,云龙区城管局根据“会诊”出的问题,按照“一厕一案”要求,制订了《劳动巷公厕提质改造方案表》,对存在问题列出整治清单。经过改造后,劳动巷公厕外观亮丽、内部整洁。同步完善了公厕《保洁员管理制度》和《公厕保洁制度》,监督物业公司全面落实24小时开放制度,坚持定人、定时保洁消毒,做到每天定时清扫冲洗,厕内干净卫生。重新开放的劳动巷公厕还从细处入手,在做好洗手台清洗、地面污渍清除的同时,提高如厕服务水平,完善厕内的标识标牌和温馨提示,安装了捕蝇灯,同时还点熏香、放芳香球除臭等。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努力为居民打造整洁舒适的如厕环境。

据了解,对市区公厕按照至少满足二类公厕要求进行提质改造,重点提升城中村、城市外围公厕的硬件配置水平,我市在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53311”公厕建设管理标准,即住建部提出“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通水、通电,灯明)标准基础上,增加“设施设备净、通风、设施设备完好”的要求,改造工作以此为标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推进公厕管理见成效。

群众至上 多元投入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此次改造注重健全完善基础功能,全面完善公厕标志标识,做到标志统一、指示清晰,及时修整补齐地面、墙面以及损毁的各类要件,切实让市民看得清楚、用着舒心。注重人性化关爱,充分关注残障人士、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需求,按照标准设置第三卫生间,完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公厕,可增设临时休息室,供环卫工人、社会志愿者使用。注重生态环保和经济适用,积极引入使用自动照明、排风、冲厕设备,生物除臭、生物处理、节水节能等新技术,尽量使用自然、低成本的绿色材料,降低改造成本,提升环保效用。同时牢牢把握方便群众的原则,立足美观大方、实用便利,避免奢侈浪费、华而不实。注重拓展市场化渠道,各区在加大公厕改造管理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创新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厕改造、管理工作,降低公厕运行成本,提高管理质量。

市区公厕经提质改造完成后,同步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各责任主体落实公厕专项管养经费、指定专人管理保洁、保证设施设备使用良好,加强内部监督考评。在推行市场化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搁物板、挂衣钩及周边园林景观等人性化设计,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厕服务体验,让市民“方便起来更方便”。下一步,在继续做好今年提质改造完成的市区公厕常态长效管理的同时,各主体要履行监管职能,进一步筛查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对于存在履行对外公众开放使用功能的,因责任主体不明晰等种种原因未纳入此次提质改造范围的公厕,逐步进行提质改造,纳入行业考核监管,切实实现市区公厕提质改造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