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到人 扶贫到位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颜子舒 骆耀明 蔡思祥 刘作霖 于珑)爱心帮扶农村低收入户是脱贫攻坚的直接举措,是解决困难群众疾苦的有效渠道,是诠释徐州大爱的真实写照。徐州市广大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等通过走访慰问、帮助就业、扶持发展产业、解决就学就医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低收入户和鳏寡孤独老人进行直接帮扶,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全面小康路上绝不落一人不漏一户”是全市党员干部坚决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铿锵心声和现实行动。
驻村第一主任仲慧:给贫困户送温暖
“杜哥,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吗?明天我带过来。”黄集镇金楼村驻村第一主任仲慧推开建档立卡贫困户杜庆伦的家门。
“别的都不缺,只是有些治感冒的药吃完了,想辛苦你跑一趟药店。”
第二天,仲慧带来了老杜需要的药物。杜庆伦前些年由于老伴患癌症花光了积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生活,没有劳动能力,身体也不好,于是,老杜就成了仲慧的长期帮扶对象。
疫情防控期间,黄集镇下发通知,要求通过电话、微信和上门等方式,摸排贫困户的情况,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和家庭,适时提供临时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因患有脑梗,长期卧床的贫困户杜玉贤一直受到仲慧的帮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仲主任帮了我们大忙。我们的心里暖暖的,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杜玉贤感动地说。
大学生村官房莎:照顾五保老人似亲人
“爷爷奶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少外出,记得戴口罩,有事打我电话!”在徐州市沛县鹿楼镇房庄村,大学生村官房莎精心照顾一对五保老人的故事被村民传为美谈。
房莎到房庄村工作已经一年,一年来她经常抽空去这对五保老人等家看望,每天至少要给他们打两次电话。
2019年11月的一天深夜,下起了瓢泼大雨,房莎接到老人孙永法的电话,得知其老伴感冒发烧,此时此刻他们最想见到房莎。房莎二话没说就让家人开车赶到老人家中,又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并一直陪伴老人到天亮。次日,她顾不上疲倦赶去上班,之后三天一直在老人家中陪护他们。因为房莎的精心照料,两位老人对她有了情感依赖,逢人就夸“咱家的孙女真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房莎总是第一时间去孙永法和王秀英老人等困难家庭里,给他们送药和口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驻村第一书记郭春峰:扶贫要做实民心民愿
2018年,徐州市睢宁县农业农村局郭春峰被组织派驻睢宁县魏集镇张行村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并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通过扶强班子、扎实工作,使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村风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张行村村民张华,因脑血栓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靠家属照顾。一次走访慰问时,他看到张华一个人坐在门口板凳上,想伸手拿东西差点摔倒。了解到张华的实际情况后,郭春峰向县残联申请一台轮椅,捐赠给张华,方便张华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郭春峰也十分关注张行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他先后协调资金为徐州市张行村困难户儿童购买爱心保险60份,在“雷锋学习月”,他组织农业农村局爱心党员入村开展“1+1”关爱困难儿童,为村里30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儿童送去爱心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对包驻村困难党员和群众逐一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购置生活用品,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瓦窑镇大山村第一书记葛浩:直播带货助力脱贫
瓦窑镇大山村土地稀薄,村民居住分散,整体经济条件居于全镇末位。为了强化该村党组织建设,将党的政策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2018年11月30日,徐州市新沂市供电公司瓦窑供电所副所长葛浩,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
“我是江苏徐州新沂市供电公司瓦窑供电所副所长、驻瓦窑镇大山村第一书记葛浩。我带货的产品是大山村有机大米。有机大米米粒均匀,色泽油亮,口感香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5元1斤。”5月1日,在国家电网组织的扶贫干部直播带货活动中,葛浩为大山村的农产品吆喝,为脱贫攻坚助力。
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山村的大米销售受阻。通过直播带货,葛浩帮大山村村民销售大米1900余公斤。
鹿山村党总支书记舒建:帮困难村民找工作
“吴大姐,新工作感觉怎么样?收入还可以吗?照顾家庭还有问题吗?”
“太好啦,现在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领到村里的分红,照顾家庭不再难。舒书记,谢谢你啊。”
吴宝娟是鹿山村建档立卡户,与她对话的是鹿山村党总支书记舒建。
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鹿山村曾是徐州市定经济薄弱村,没有产业基础,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植玉米、大蒜等,收入微薄。为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村里积极引入徐州市邳州市神农菌业有限公司项目,为鹿山村精准扶贫拓宽了新路径。
项目一期投资2200万元,主要生产秀珍菇和猪肚菇,在舒建的联系和撮合下,已经带动3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建档立卡户吴宝娟就是受益人之一。“当时舒书记见我生活困难,常来我家做工作,推荐我去神农公司工作。现在每天能赚100多元,既能照顾老人又能照顾小孩,还能挣钱。脱贫这一块我很有信心,在这里学技术,学好了以后也可以包棚种,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
徐州市邳州神农菌业公司总经理刘伟介绍:“在这儿能给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女工每个月不低于3000元,男工每个月不低于3600元。”
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才能变输血为造血,邳州市神农菌业有限公司还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村民从公司采购菌包,个人培育种植菌菇,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拓展销售渠道,不仅推动公司菌菇产业做大做强,还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此外,我们村实行‘支部+企业’发展模式,以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还能领到村集体扶贫资金分红,产业发展让村集体和农户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舒建表示。
稿件统筹: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