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好人』 九月候选人公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2019年9月“徐州好人”候选人开始公示。“徐州好人”24位(组)候选人按评选程序,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公示,同时在徐州文明网、中国徐州网和淮海网开设“徐州好人榜”专栏,接受广大市民评议投票。公示期从9月29日到10月7日,每位投票者在评议基础上每月每个类别限投1票。除网页投票外,投票者还可添加徐州文明网公众微信号参与投票,微信名称:徐州文明网,微信号:jsxzwmw。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整理
★助人为乐★
蒋龙忠,男,1976年7月生,徐州金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母校单集中学资助20余名学生直至他们考上大学,2004年至今共资助63人,还主动出资为自己家乡单集镇修建两条道路。2018年,他前往陕西宝鸡市探望学生,并资助数名贫困学生。2019年,他为“徐州苏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捐资10万元,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经济保障。2009年10月,他被评为“中国希望工程20年杰出公益人物”。
康言让,男,1971年4月生,沛县言让公益联盟理事长。20多年来,他把扶残助弱当作义务,把关心公益事业当作幸福,倾注殷殷真情和拳拳之心,尽自己的力量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多年来,他个人累计向社会捐助物品、善款价值3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200多人次。他的义行善举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在他的带动下,爱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在全镇形成了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王祥林,男,1971年11月生,新沂市苏馨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多年来,他热心公益,把助人为乐当成人生的一项事业,建起了“新沂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并把它建成集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庇护性就业和赡养老人、照顾孤儿、收养流浪人员为一体的温馨家园。他倾情救助110余名流浪乞讨人,并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他大爱做托养,把入住老人当亲人,让入住老人在祥和的气氛中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馨。他先后获得“徐州市十佳养老院院长”、新沂市“孝老爱亲”和“乐于助人”道德模范等称号。
王玉,女,1967年12月生,新沂市红叶林老年公寓创办人。从2004年起,她多次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和儿童救助活动,并于2013年创办了新沂市首家民办养老机构——红叶林老年公寓。多年来,她悉心照料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时常和孤寡老人谈心;关心关爱老战士,组建“老兵宣讲团”,为学生送去革命传统教育;倾尽爱心,亲力亲为照顾孤残儿……她,是老人心中的“孝顺女”,是孩子眼里的“好妈妈”。
王井法,男,1948年12月生,中共党员,贾汪区岗子社区五组居民。他曾是水利战线的一名老兵,在职时他不辞辛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退休后担任岗子社区第五党小组组长,他不负组织的信任和委托,积极按照支部要求,认真负责地组织和通知党员进行听课和学习。凡是本村的红白事,他尽心尽力帮事主把事情办圆满,从不索要任何钱物。他还组织了文化艺术团,带领队员们参与各类比赛,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为敬老院送戏演出,多次参加由区文化馆举办的送戏下乡活动,演遍全区各个乡镇。
★见义勇为★
李从峰,男,1971年1月生,沛县江龙碳素公司职工。2019年4月27日上午,李从峰像往常一样到龙固八拱桥钓鱼,突然听到一声大喊:“有人掉水里了!”李从峰转身看到两个小男孩正在河里挣扎,立即放下渔具跑过去。他先拿了一个竹竿放过去,但两个小孩已无力抓住;情况紧急,他脱了衣服就跳下去,快速向两个孩子游去。游到近处,他抓住孩子的手臂拽出水面,向河岸方向游,把两个孩子救上岸。接连救了两个孩子的李从峰已筋疲力尽,在旁边垂钓者的帮助下,才艰难爬上了岸。孩子因呛水面色苍白,李从峰顾不上休息就为落水孩子实施急救,直至他们转危为安。
李浩伟,男,1980年1月生,新沂市三和伟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8月10日,由于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新沂市普降暴雨。晚上6点,暴雨刚刚停歇,棋盘镇城岗村中学生宋雨泽在骑电动车送同学回家时,不慎被湍急的水流冲入了水深3米的沟渠中。危急时刻,开车路经此地的李浩伟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立即跳入水中,奋力向落水孩子游去。沟渠中水势大水流急,就在落水的宋雨泽即将沉入水底的关键时刻,李浩伟快速抓住了他,奋力向岸边游去。中间李浩伟两次体力不支,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将宋雨泽救上了岸。
李政,男,1978年12月生,新沂市窑湾古镇保安队队长。2015年5月的一天,正值休息的李政带着家人外出游玩,路上发现一户居民家中冒出滚滚浓烟。失火地点在一片密集的居民区,如果火势不能及时扑灭,会引起室内煤气罐爆炸,就有可能危及这一片区几百户人家的生命安全。经历过消防演练的李政没有惊慌,为了防止煤气爆炸,他找准时机,头顶湿床单,一头冲进刺鼻的浓烟和大火里,抱起滚烫的煤气罐迅速送到了安全地带。随后又带领周围群众将大火扑灭,他的脸上、身上多处被火焰灼伤。2018年1月,央视《记住乡愁》第四季“窑湾镇——勇于担责”节目中播出了李政的事迹。
马光跃,男,1971年10月生,丰县中阳里街道新丰社区居民。8月3日晚7点多,他和爱人在凤鸣公园里乘凉,走到河中古建筑的木桥时,看到旁边有一个女孩情绪很激动,把手机一摔,就跳下河去。见此情景,马光跃来不及多想,脱掉上衣飞身跃进湖中,快速游向落水女孩。因自己不怎么会游泳,只好从背后抱住她的腰,经过几个沉浮喝了几口湖水,才把她推到桥边。在岸边众人的协助下,女孩被成功救上岸。
孙光峰,男,1981年12月生,邳州市陈楼镇大孙村村民。2018年1月25日下午,最低温度零下8摄氏度,邳州市陈楼镇村民郭振玲骑电动三轮车带着六岁半的儿子从镇里回村,因方向失控,连人带车翻进了路边的深水沟,水很快淹没了三轮车。孙光峰听到呼救声,飞速跑到现场,脱下外套跳进冰冷的水中,先把郭振玲拉了上来,又返回冰冷的水沟里,把孩子从车箱里拖出来,抱上岸后立即进行控水施救,直到孩子哭出声来。随后,他和闻讯赶来的村民一起把母女俩送上救护车,这才默默地离开。
★诚实守信★
杜福福,女,1986年6月生,贾汪区大吴镇居民。杜福福靠经营小饭桌为生,秉承着“诚信待客”的信念,她的小饭桌饭菜质优价廉,她辅导学生细致耐心,在家长和学生中口碑极佳。2017年,细心的杜福福发现小饭桌的杜毛丫同学因家庭困难,吃不起午餐,不仅免除了她的午餐费,还亲自照顾她的学习生活。次年,她再次伸出援手,资助了城楼小学的一名贫困学生。杜福福总说:“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同一天空下都应该相互关怀。”
李美玲,女,1965年5月生,邳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工。2018年8月16日下午,她在负责的保洁路段捡到一个手提包,包内有两万元现金和存折、发票、驾驶证等物。炎炎烈日下,她苦等失主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手提包物归原主,并坚决地谢绝了失主的现金酬谢。她说:“拾金不昧是我应该做的,不是我的钱我不会拿的。”《徐州日报》、江苏文明网等媒体报道了其先进事迹。
谢元桂,男,1981年7月生,经开区东环街道后蟠桃村村民。谢元桂始终本着“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原则经营企业。10多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让用户买放心产品。有一次,厂子里面的机器坏了,但是又正好赶上了客户交货期,急得谢元桂团团转。为了按时交货,他连夜与其他生产厂家联系,连夜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谢元桂整夜都在厂子里面盯着。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按时将货物交到客户手上。正是谢元桂对于诚信的坚持,让他赢得了更多机会。
王峰松,男,1970年10月生,全顺出租车公司总经理。王峰松秉承“诚信经营,以身作则”的理念,凡乘坐他们公司的出租车,乘客遗留在车上的物品都能在公司里找到,失主没有来认领的他们想办法联系,联系不到的就上交有关部门,很多失主找到失物后给公司送去了锦旗。2013年王峰松资助两名孤儿上学,并承诺资助孩子们直到大学毕业。高中生小刘从5楼卧室阳台坠下,腰椎骨折,神经受损,可能面临终身瘫痪,王峰松组织公司全体人员捐款,及时将救命钱送到了这家人手上。每年高考期间,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免费乘坐他们公司的出租车,此善行延续至今。
★敬业奉献★
杜桂芳,女,1958年1月生,邳州市文化馆地方戏传承人。几十年来,她一直继承、弘扬柳琴戏艺术,常年参加“地方戏进校园”活动,经她带出来的柳琴专业演员数十人、爱好者数百人,她编排的节目参加了多届“邳州之春”等大型文艺活动。在全国首届老年艺术节中,她编排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获戏曲类金奖,新编历史剧《昭君出塞》参加全国第四届老年文化艺术节金奖。她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百佳老年大学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群众文艺骨干。
历坤靖,女,1976年9月生,贾汪区新新小学教师。二十四载风雨历练,她始终用心教学生,用爱做教育。16年前,她刚结婚一个半月,丈夫就遭遇了严重的车祸,昏迷20多天醒来后,落下残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16年来,她独自担起了婆家、娘家和自己家3个家庭,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多病的母亲、行动不便的丈夫以及年幼的女儿。虽然家里情况困难,但是她从没有因此耽误过一点儿工作,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肯定。不管接的是什么样的班,语文成绩都会在整个中心校甚至区里名列前茅。
汪曼乔,女,1982年7月生,云龙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科长。从大学成为青年志愿者到参加工作,多年来汪曼乔一直奔走在青少年维权的征途上。她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者,用法律为被害人代言;她建立观护基地、开展“边缘青少年”挽救工作,倾心帮教罪错青少年;她救助因案致困未成年人,让他们感受检察温暖;她开设“曼乔课堂”,开展“阳光校园”创建工作;她入选“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到西藏、青海等地巡讲,将法治的阳光播洒向更多青少年。
王浩,男,1975年3月生,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地区监控班副班长。23年的电网运行生产及管理工作中,王浩坚守工匠精神、努力钻研、解决了几十项电力难题,攻关了多项网、省公司创新技术成果、完成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多项,编写著作3部,发表及获奖论文30多篇,获得科技进步奖、专利奖、职工创新奖、科技金点子奖、卓越案例、典型经验等各类奖项20多项。其中小电流接地单相故障快速拉线查找技术,实现了线路故障的快速处置,将电力用户的停电时间由数分钟缩短到1秒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9年9月,他的事迹先后在学习强国、《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刊登,他创新奉献的工匠精神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魏垂宝,男,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沛县栖山中学教师。19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扎根农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寓教于乐,成效显著。他用师者父母心改变着一个又一个莘莘学子的命运。他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主动帮助联盟校区薄弱学科改进教学,勇于承担乡村阳光扶贫工作,得到了同行的夸赞和社会的认可。2019年9月,魏垂宝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作为徐州市教师代表赴京参加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孝老爱亲★
陈胜秀,女,1962年11月出生,新沂市新安街道盛世社区居民。十多年前,陈胜秀的丈夫马拥良突然离家出走,杳无音信。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陈胜秀硬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年迈的婆婆病了,陈胜秀照顾她吃药、擦身,端屎端尿,一日不落,晚上常常在老人旁边打地铺。当看到有些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她拿出毕生积蓄在社区办起了“盛世养老院”,并把婆婆作为第一个客人。和婆婆相处30多年来,两人从未“红过脸”,婆婆待她比亲生女儿还亲。如今,在陈胜秀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经104岁高龄,虽然有些口齿不清,但身体健康。她见人常常会说,多亏了这个媳妇,家才没有散,自己才能活过百岁。
谷文瑞,女,1965年12月出生,新沂市新安街道职工社区居民。16年前,在抗非典一线的丈夫突遭车祸,成为半植物人。为了照顾丈夫,她常常衣不解带,为丈夫推拿按摩、擦洗身体、照顾吃喝拉撒……为了唤醒丈夫的记忆,她每天边干活边在丈夫耳边播放并唱着他喜爱的歌曲《涛声依旧》。经过2000多天的坚持不懈,丈夫终于清醒。她的经历在网上传播后,很多网友表达了捐助的意愿,都被她一一拒绝。虽然因为治病欠下了许多债务,但是她说,最艰难的日子已经度过,现在孩子上班有了收入,丈夫身体也有了好转,一切都会好起来。
郝红秀,女,1971年4月生,邳州市岔河镇敬老院院长。20多年来,她爱岗敬业,以院为家,乐于奉献,把院民当作自己的家人,精心地照顾每一位老人。73岁的老人李祥云因病住院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其家属也同意放弃治疗,郝红秀却坚持给老人继续治疗3个月,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对收养的孤儿视如己出,悉心关爱。她先后被授予“感动邳州十大人物”、邳州市十大巾帼孝星、邳州市十佳孝老爱亲模范、“最美邳州人”等荣誉称号。
孙彬,男,1969年10月生,沛县沛城街道香城社区居民。2008年6月,他把患脑梗、瘫痪、失语出院的岳父杜广跃接到家中,从此便开始了长达10年无微不至的贴身照顾。老人患I型糖尿病,每天需要注射4次胰岛素,他从未漏掉一次;每天老人要吃大量的药品,他牢记于心喂了10年;每天可口软烂的饭菜,他精心准备了10个春秋;每天弄脏的衣物,他及时更换刷洗晾晒;无数次的穿衣、脱衣、洗脸、洗脚、按摩……他都无怨无悔精心地做到最好。
王清荣,男,1952年1月生,丰县王沟镇程集村农民。2010年初,王清荣的妻子摔了一跤,脑溢血留下后遗症,王清荣每天抱着她到外面晒太阳,给她梳头洗脸、洗脚,一口口嚼碎了喂她吃饭。老伴爱听戏,他买了录音机放给她听,有时还自己唱给她听。王清荣自学打针、按摩和理疗,在10年如一日的无微不至照顾下,妻子从来没长过褥疮,从头到脚永远是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