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程推进“百姓城管”品牌创新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张红霞)为进一步将徐州城管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以政务服务高质量、品牌化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打响徐州“百姓城管”服务品牌,市城管局制订《徐州市城市管理局“百姓城管”服务品牌创建提升实施方案》,以完善徐州“百姓城管”服务品牌管理机制,推动品牌内涵、服务举措进一步拓展提升,切实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服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城管领域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品牌服务体系 牢树品牌服务理念
结合工作职能,将国家营商环境相关指标体系融入品牌创建内容,建立品牌创建提升考核和品牌服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徐州“百姓城管” 品牌服务体系,明确品牌服务宗旨、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规则,并在单位办公场所、窗口展示“百姓城管”服务体系内容,推进品牌创建提升工作实现新突破。
开展服务品牌内容培训。深入学习“百姓城管”服务品牌标识内涵理念、品牌服务和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岗位的工作标准、职业道德、服务礼仪等,力争全体城管干部职工对服务品牌理念的知晓率100%。狠抓执法业务提升培训。定期组织法律法规、执法技能、队容风纪培训学习,提升城管队伍法治思维、法律素养和依法办案能力,为企业和百姓提供高标准服务。牢树服务品牌理念。定期召开服务品牌创建提升工作动员部署会和调度会,确保全体城管干部职工凝聚服务品牌共识,自觉把提升服务品牌的过程转化为增强素质和开拓创新的过程,真正取信于企,全力打响“百姓城管”品牌。
搭建沟通平台 强化品牌服务监督
搭建服务咨询投诉平台。通过开通城管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互动方式有效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让百姓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开通12319数字城管服务热线,采用白天+黑夜24小时“不打烊”模式,全天候、全时段受理群众来电,主要受理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建设、道路照明等城市管理相关问题的投诉、咨询和建议,为政府和百姓架起一座连心桥。
开通监督服务电话80812319,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以及对城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市民监督。认真做好12345政府政务服务热线的平台受理,下派、处置、回访和回复工作,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全力做好舆情、局长信箱工作,及时处置回复和回访各类投诉问题。按照信访工作制度和流程,做好城管各类信访案件,逐件对当事人和相关部门回复,切实做到“让百姓满意”。
实施全方位监督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百姓城管”品牌服务监督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投诉管理岗位职责及投诉问题办结时限。同时按照服务监督体系内容,强化考核管理,全面推进落实,充分发动百姓参与,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实施七大工程 推进品牌创建创新
▲实施队伍形象塑造工程。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健全各项执法管理制度规范,提升队伍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和执法监督,严查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不规范执法、着装等影响工作效能、队伍形象问题,确保依法执法、规范管理。不断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打造百姓满意城管队伍。
▲实施服务效能升级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审批事项流程标准化建设,整合部门分设办事窗口,实现“一窗通办”。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工作,进一步精简程序,压缩流程,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全覆盖。把户外广告设置、道路占用挖掘等审批由原来承诺的7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办结;工程渣土管理审批流程核准时间缩减至3个工作日,“五小工程”建筑垃圾清运、渣土运输线路临时变更等业务当天办结。坚持最高标准政务环境,推行“六零”服务承诺,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办结零延误、服务质量零投诉、服务纪律零违反。认真践行营商环境法治诚信制度,严格落实涉企优惠政策文件,规范涉企收费。加强政企沟通,开展服务企业“最少跑一次”“服务在身边 当好贴心人”等主题活动,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和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自查自纠。
▲实施城市环境净化工程。加强环卫精细化管理,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环卫保洁模式,对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的道路,每天进行3次冲刷、2次洗扫作业,对重点路段的慢车道、人行道实施人机配合精细作业。最大化利用现有11辆雾炮车和4台强力吸尘车对重点道路、重点区域全天候进行巡回降尘和吸尘作业。抓好市场化保洁社会监督,对市区市场化道路保洁情况实行“积尘称重”量化考核,促进道路保洁效果细腻、整洁。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市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管理等工作,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深入推进工地扬尘治理,推行标准化示范工地建设,对工地扬尘实行24小时实施不间断监管,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实施市容秩序提升工程。牵头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扫尾、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建筑外立面整治、亮化提升工程、背街小巷整治、公厕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取缔占道摊点、严控店外经营、清理乱堆乱放和沿街乱搭建,规范便民疏导点管理,推进户外广告(店招)、垃圾分类、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打造一批特色明显、亮点突出的城市管理精品示范道路,从道路设施、建筑立面、公共设施、城市家具小品、市容环境秩序等方面着手,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提档街景容貌品位、提升市容环境秩序管理水平。
▲实施基础设施优化工程。抓好雁群生活垃圾填埋场、黄河路贯通、新淮海西路二期道路等9项跨年度结转项目建设;认真组织解放北路改造、淮海东路东延等13项工程招标开工;建设杏山子大道、新淮海西路综合管廊。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加强立体停车新技术研究,完成全市30%的地磁引导系统的安装测试及停车泊位编码工作,规范道路停车泊位管理,确保年度增加停车泊位10000个以上;开展窨井盖规范治理,提升市区窨井设施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钻芯取样”质量检测机制,不断探索发展质监新模式、新手段,打造品质道路桥梁工程。
▲实施智慧城管创新工程。突出智慧化创新理念,完善多层面智慧城管运行平台系统,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加快涵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垃圾分类收集等内容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公共设施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民城管通”系统监督服务功能,更新现有无人机硬件装备,研发城市管理智能化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固体废弃物监管系统、窨井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停车信息管理发布系统、无人机动中通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完善工地扬尘视频监控、“互联网+政务服务”、12319便民服务、城管执法全过程记录等系统,着力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下有格(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城市管理信息化运行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实施社会参与拓宽工程。完善社会监督有奖举报机制,不断拓展有奖举报范围,力争将城市管理工作中能纳入举报范围的全部纳入,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全民参与,进一步壮大“城市啄木鸟”队伍,努力发挥社会参与监督的最大社会效益。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组织开展“门前新三包”履约竞赛,即“包自我管理落实、包义务履行、包互动参与”,实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应急响应及时。建立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考核机制,实施“钻芯取样”道路质量检测机制,“取样”的具体点位由单位负责领导、市民群众、媒体记者等现场随机选取,以揭露性检测方式实施过程监督和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