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当好卫士 服务企业” 品牌创建提升年工作方案

2019-05-2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9-05-2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根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统一部署,2019年为服务品牌“提升年”,徐州市审计局将围绕政策跟踪、财政、金融、国企国资、经济责任、民生六大方面展开审计工作,创新审计思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融合式审计,推动“当好卫士 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以审计倒逼改革,推动涉企政策落实,为中小企业减负、新兴产业引导扶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审计经验,树立审计典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历史责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牢牢把握“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内涵要求,围绕“六个高质量”目标任务,找准审计监督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创新审计理念、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以高质量的政策跟踪审计,推动国家政策落实。具体围绕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关注“放管服”、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关注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情况,关注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的情况,关注政策服务企业的情况。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审计,聚焦堵点通梗阻,督促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清理对民营企业的欠款,保障中小企业权益;开展涉企保证金清理专项审计和降低实体企业经济成本审计,推动主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

(二)以高质量的财政审计,提高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作用。具体围绕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力,密切关注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情况,促进财政资金更多向实体经济、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领域倾斜,提升财政资金绩效。通过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履职不到位问题,实现全环节覆盖和全流程监控,促进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进一步规范资金总体安排、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及绩效情况。

(三)以高质量的国企国资审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体围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关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重点领域,检查相关改革措施具体部署、责任落实、实际效果等,促进国企改革有序进行,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以国企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企业全行业持续发展。开展纺织控股集团审计、徐工施维英有限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关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经营业绩真实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内控建设等情况,督促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督促企业加强财务核算管理,督促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督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提质增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以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政府部门及企业领导人履职尽责。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思路,加大任中审计、同步审计比重。围绕规范权力运行与促进责任落实,分类研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内容,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重点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通过审计监督,注重保护领导干部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落实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以高质量的民生审计,打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审计,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加强对本级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共资金投资主体为主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和建设运营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快投资审计转型升级,推动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围绕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加强对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审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促进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平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关注重点投资领域的改革推进情况,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分析深层次原因,促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审计监督,为打造优质投资环境保驾护航。2.加强公共服务领域资金和自然资源审计,打造人才宜居城市,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围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关注就业群体保障和“双创”培育发展情况,以稳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围绕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加大对住房保障资金、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项目的审计力度;围绕推动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污染防治情况的审计,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通过上述措施,打造人才宜居城市,吸引企业入驻,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群体和持续的活力。

三、参与主体

市审计局相关处室和县(市)、区审计局。

四、创新做法

(一)开展融合式审计,执行审计项目“双主审”。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融合式审计。在涉及企业业务较多的部门和企业审计中继续实行“双主审”制度,即一个审计项目或单位同时安排财务、政策执行两位主审人员,共同完成项目审计目标。积极开展融合式审计,实行“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高效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关注地方政府及部门落实政策情况,关注政策服务企业情况。

(二)结合“巡审同步”,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力度。推动继“巡审同步”工作机制常态化,通过建立更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充分整合监督资源,放大监督效果,借助巡察的力量,更好地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三)建设“降本”平台,提升审计监督及时性效率性。推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定期开展年度降成本审计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关注财政、物价、经信委等部门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落实,搭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形成体制机制成果。

(四)结构化问卷,提高问题统计分析能力。将问卷调查作为常规审计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发放问卷调查,对企业用工用能成本、融资成本、企业收费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涉企“降税、降费、降能、降息”等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对被审单位征求对该品牌创建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找准市审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五)拓宽沟通渠道,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设置廉洁从业问卷调查调查回收箱,在审计期间公开征求意见,保证投诉渠道畅通,促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选择正规渠道反映问题,表达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六)现场管理办法,规范提升审计执法能力。严格执行《徐州市审计局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将审计重点细化到具体审计事项上,提出审计步骤方法和时限要求,通过督查考核,规范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并编制问题清单和企业诉求清单,按月汇报审计进度,明确相关职责与现场审计时间,加强现场时间管理,做到审计全过程可控。

(七)审计“回头看”,促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开展审计“回头看”专项行动,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以审促改、以审促实,加大审计整改力度,落实审计决定,全面化解整改不到位问题存量,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大政策制度出台,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和权力运行,督促资金到位。及时发现并纠正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等虚假整改问题,督促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促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和改进管理,促进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和减少损失浪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徐州市审计局服务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安排开展工作,定期召开服务品牌创建推进会和中期调度会,在局领导班子会和月度办公会上,部署安排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明确工作举措,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既认真做好年度审计工作任务和市领导交办的相关事项,又要主动从服务营商环境这个大局出发,同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对重大事项共同研究、共同解决,加快形成市、县两级联动的工作局面,在系统内开展社会认可满意的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形成整体合力,推动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实行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徐州市审计机关考核管理中,由市审计局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考核工作,各县(市)、区审计局要及时总结本地区经验做法,选树先进典型上报市局,有力有序推进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