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操作规范 确保施工安全
| ||
| ||
| ||
| ||
工程施工安全第一。为进一步提升施工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水平,市城管局多措并举,奖惩并济,并通过组织安全文明施工现场观摩会,为施工单位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为提升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榜样引领 打造安全文明施工标杆
黄河路与京沪铁路交叉工程,是我市城建重点工程黄河路贯通工程重要节点,道路主线为上跨立交桥,桥梁全长780m;北侧辅道为下穿立交桥,辅道全长346m。新建道路与京沪铁路三股道、军用铁路单股道交叉。据施工单位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鹤介绍,该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是上跨立交桥和下穿立交桥同时施工,作业面相互交叉;下穿桥箱身预制工作坑属于深基坑范畴。上跨桥两台架桥机同时过轨、架设箱梁,单片梁最重达到157吨,属于Ⅱ级封锁施工。下穿桥箱涵顶进时需拆除部分道岔及渡线,加固京沪铁路,箱身顶进完成后再恢复,作业过程对行车干扰较大。正因如此,该工地在安全管理方面格外严格。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项目部对面是一排安全警示文化墙,施工区两边安全提示标语随处可见,部分桥墩上也贴有安全文明施工的海报。每个配电箱都被钢筋防护网隔离,上面有负责该配电箱的持证上岗人员的名牌。“为了便于管理,由专人负责,专人检修。”陈鹤说。现场乙炔和氧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钢筋防护网内,还被围上了黑网遮阳,且两者之间安全距离设置符合标准。在施工工地旁设有消防区,除了常见的灭火器,消防水袋等设施外,还配有黄沙,铁铲等。一块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安全提示。
现场施工人员均佩戴安全帽,着装规范,防护措施到位。在40多米高的架桥机上,施工作业人员身上均着安全带。在已经铺设的桥面上没有一人使用明火。陈鹤说:“为了确保安全,桥面上基本不允许使用明火。”此外,江苏雷威还聘请了专职安全员,主要负责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线上行车安全。
管理到位 体现安全文明施工规范
据陈鹤介绍,该项目部与徐州工务段、车务段、供电段、维管段等铁路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上报邻近营业线监督计划、施工计划,并按照会签通过的计划组织施工。加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织新进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营业线知识、电气化知识、防洪、防胀、防暑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与考试。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组织生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30m范围内大型机械作业,严格落实“一机一人”防护制度。加强对挖出地面的铁路光电缆保护,并设置明显的标识。落实管线交底及管线探挖制度,采用“人工挖探”的方法,找出所有光缆、电力电缆,由设备单位进行迁改或拨移保护后,再进行施工。定期开展消防设施和器材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加强大型机械管理,像架桥机、龙门吊等特种设备需检测合格后使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业过程中有专人指挥,施工前检查吊具、绳索等机具,定期检查用电设备及线路安全。高空作业人员做好劳动保护措施,戴好安全帽,系上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物品。箱梁架设完成后,在边板处搭设不低于1.2m的围挡,张拉槽口等桥面洞口采用特制盖板覆盖。同时还加强临时用电管理和劳动安全管理。正确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焊工进行焊接工作时要戴好防护面罩,钢模板、钢筋、抱箍等构件吊装时,吊机臂下严禁站人,现场设置警示牌。
在文明施工方面,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机械材料存放区按规定分区管理。重视标准化、规范化项目部建设。设置党员活动室、青年活动室、健身房等。采用文化走廊、企业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加强现场扬尘治理措施的落实。先后投入洗车台、雾炮、洒水车、PM2.5监测仪等设备,裸土全面覆盖、道路定时清扫洒水、进出车辆冲洗干净、雾炮机合理配备使用。
安全第一 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市城管局重点办在13个在建市政工程项目中派有甲方代表和大气污染防治员。甲方代表审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否按照合同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到岗、在岗履行职责等情况;在组织实施方面,对重大项目必须审核施工方案,审查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和监理在岗履职尽责等情况;在安全防护方面,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查。市城管局重点办每周还对每个工地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巡查,主要包括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每周六由分管领导带队,对各个工地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重点办把安全考核纳入月度考核中,每个季度进行等级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奖惩;在文明施工方面,自去年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市城管局按照市政工程工地的管理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做到“六到位、六不准”,即围挡到位、硬化到位、覆盖到位、喷雾到位、保洁到位和公示到位;不准车辆带泥离场、不准高空抛撒颗粒物、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不准现场堆放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记者 周桓星 文 记者 周杰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