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站的“城管队员”
|
||
|
脚踏实地的杜煜鹏,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今年 39 岁的杜煜鹏是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杜煜鹏总能真心实意地把每一个街头流浪乞讨救助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让他们重返家园或得到稳妥安置。因平时关心、关注和支持城市管理工作,2017年度被评为“热心城管好市民”,他的敬业和实干精神,不断得到同事们和群众的称赞,大家都习惯称他为编外的“城管队员”。
杜煜鹏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注重加强救助管理相关规定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并积极进行实践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杜煜鹏在工作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作为“流动救助队”的队员,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形成联勤体系,对流浪街头的未成年人、老人、精神病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危重病人及时给予救助和救治。流动救助车实行 24 小时巡视制度,杜煜鹏在发现救助对象后均能保证现场快速实施救助。有一次在街头巡查救助,杜煜鹏发现一名70多岁山东籍老人肚子痛得厉害,他立即将其送至民政医院进行救治,将病看好后又将老人送回老家,得到老人一家的感谢。
在参与救助工作的7年时间里,杜煜鹏始终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肃的工作纪律,树立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不管是在工作现场还是在居民小区,他一直关心关注城市管理工作,对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小区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并协助处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百姓服务、请百姓参与、让百姓满意”的“百姓城管”理念。
沿街流浪乞讨人员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又脏又臭,城乡居民们都习惯叫这些人是“霉气鬼”。有些亲友嘲笑杜煜鹏就是个“丐帮帮主”,对此,杜煜鹏都是微微一笑:“那是一条人命啊,我得管!”在我市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优秀管理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杜煜鹏和“流动救助队”的队员们在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等民俗节日中,任劳任怨,连续几天坚守在第一线,及时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在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里,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在我市主要干道、各大景点、商场、娱乐场所寻找流浪乞讨人员并及时给予救助,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城管队员维持市容和环境卫生秩序,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为我市的各项创建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每年冬季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冬季救助专项行动”,杜煜鹏和“流动救助队”的队员们不畏寒冷,24 小时在各个街道巡视,把棉衣、棉被、食品送到不愿进站接受救助人员的手中。灵活、高效、快捷的服务,既节省了人员、时间、精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流动救助队”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