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徐州为她们塑像!

2018-02-27 徐州发布 徐州发布 徐州发布


珠山西麓

云龙湖畔

好人园里

有一种精神长存徐州!

为百姓塑像

为好人立传

立下永久道德标杆。



2018年2月27日

以城市的名义

徐州为两位好人塑像!



夫家7年间连出四次丧事,全家陷入绝望时,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20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年迈的婆婆,抚养自己和已故哥家6个未成年孩子考上大学,用大爱阐释孝老爱亲的真谛。


她的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她曾荣获 “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她是张景宏,沛县魏庙卫生院职工。




1994年,她的长子确诊患神经性耳聋,历经5年时间,她通过自学、钻研、练习,教会了儿子发音、说话。


2002年,她创办了苏北首家学龄前寄宿制聋儿康复中心,以一种博爱的胸怀,让来自苏鲁豫皖四省的400名聋幼儿,在这里通过康复训练走进了有声世界。



她是潘颖,邳州市聋儿康复中心创办人。




走在好人的雕塑间:

她是张公兰,64载如一日,侍奉高位截瘫的婆婆;

他是杜长胜,变卖家产,打了5年零工,为亡子偿还百万巨款;

他是张广之,为乡亲摆渡20年,又用尽积蓄为村民修路修桥;

……


好人园里,24座丰碑有限地记录着这座城的“好人”,而好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的心里装着使命,衣襟沾满星光。

他们的日子清贫寡淡,道德千金可量。

平凡的岗位,及他人之需。

内心的善举,化作平日庸常。


身边的这些普通人,用无言的身体力行,诠释什么是大义善举,坚定而充满力量。



徐州好人,其实无关于荣誉与丰碑,记录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抛开各种教义与标准,相信这些善举的原点永远都是朴素而简单的。


相比这些道德楷模,同为常人的你我或许多少感到触之不及。


不要紧,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善待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弱者常怀柔软之心,对困难的人常伸助人之手,小的行动就能让善的种子慢慢生长,并成为我们个人修养的组成,和谐家风的传承。


善,是健康社会运行的动能,是公民社会中,个人进行道德选择的标尺。


做一名好人,不是给社会的承诺,而是给我自己的交代。



秀丽的珠山西麓,

24组雕像铭记24名徐州好人的故事。

塑的是像,立的是心,刻的是字,说的是情。

一个善举,拉长了时光;

一个信念,支撑了人生;

一个名字,温暖了全城。




文字:文佳

摄影:齐浩

编辑: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