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拧紧“水龙头” 建设节水城

2017-12-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7-12-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枚 刘作霖 通讯员 顾宏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徐州市委、市政府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巩固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助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主线,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用水管理,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探索节水新途径和新渠道,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之城,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制度管控 拧紧“水龙头”

徐州把完善制度体系和规划编制作为推进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长效之策,使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有章可循。

市委、市政府将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作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上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整改细化到县,责任到人。市人大先后颁布了《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徐州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徐州市城乡供水条例》;编制完成水资源保护、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等多项规划方案,为科学管水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制订了《全市村庄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行业规划,出台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考核细则以及加强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意见等。

据了解,市政府每年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至各县(市)区,并作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审批等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健全“三条红线”控制体系,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和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实现了管理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程序规范、管理高效。

标本兼治 打造一城碧水

徐州全面建立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县城以上自来水取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每年都将取水计划报省级审核并分解下达。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管制度,实行重点用水户监控,不断加强计划用水和农业节水。截至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65.0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09立方米,下降率分别达5%和4%;重点监管770余家工业企业和公共供水用水户,全市非农取水户计量设施安装率达100%,推广农业管道灌溉面积6万亩。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完成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全覆盖监测、纳污能力核定,编制完成《徐州市新增水域水功能区区划方案》,13个地表水新增水功能区划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下发,进一步拓宽了纳入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的水域范围。对全市45条河道63个水功能区91个监测断面每月进行水质检测。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监管,建立入河排污口备案制度。开展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三期工程,并将省政府要求2020年完成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提前到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

徐州市抓住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契机,以云龙湖、故黄河为市区水环境提升的中心和枢纽,对主城区上下游沿线及新城区共19条河道进行水系贯通,其他县区进行城区河道补水,不断增加河道生态基流,提高河道水环境容量,改善水体水质。市区“七湖”水质已有“四湖”稳定在Ⅲ类水体以上,“九河”有“六河”水质提升了一个级次,水体流动能力由原来20万立方米/天,提高到60万立方米/天。今年6月,徐州市成为全省首家通过水利部、省政府组织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验收。

科学用水 探索节水新途径

“就和打吊瓶一样,3天‘滴’完200个大棚。”说起给自家280亩葡萄园浇水,铜山区棠张镇沙庄村胜芳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史光胜特别强调一个字:滴。他拽起葡萄树下一根手指粗细的皮管说,这是根据株间距设计的,每隔1.2米1个滴头,水就是从这里一滴滴渗入土层的。记者注意到,葡萄园每个大棚里都有两排滴水管,长约120米,地表覆盖地膜,可进一步增温、保水。

尝试滴灌两年多,史光胜算出了一笔账:现在一亩地年用水量平均200立方米,只有过去用水量的五分之一。

史光胜采用的滴灌种植法,徐州已发展12余万亩,再加上利用各类防渗渠、喷灌、管道输水等,目前累计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79万多亩。去年,全市实现年农业节水近10亿立方米,可填满30个云龙湖。

据了解,近年来我将创新理念融入城市节水工作,结合全市独特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实施了有效的节水措施,特别是通过开展矿井水、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针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在再生水利用方面,强化典型示范,探索市场运营,将再生水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城市景观、市政环卫、生活杂用等不同用途,使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如中能硅业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的再生水量近6万吨/日,美的小区将三八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于小区内景观用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的环卫用水均使用再生水等,市区再生水利用总量已超过12万吨/日。同时,还不断加大再生水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再生水利用的专题研究,全面推广再生水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矿井水的利用相继实施了10多项技改工程,逐步形成“因地制宜、排供结合、优水优用、综合开发”的矿井水利用模式。在雨水利用上,我市出台了《徐州市节约用水条例》,要求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用水使用雨水、再生水,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要建设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工程,按照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大力推行雨水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了多处下沉式绿地、园林等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据统计,目前市区的雨水年利用量超过3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