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三个最美家庭,点亮“德美江苏”新征程!

2017-11-24 徐州发布 徐州发布 徐州发布



“德美江苏”——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活动,于11月21-24日在镇江、泰州、南通和徐州四地举行。


今天上午, 媒体团来到徐州,参加了徐州“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巡讲活动,并参观了徐州好人园。


三个最美家庭,三段动人故事


3位文明家庭代表宣讲了她们的事迹,参加宣讲活动的媒体记者和徐州市民纷纷被代表们的感人事迹所打动。




参加宣讲的3位文明家庭代表是:


  • 荣获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曾荣获全国敬老之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的周长芝;


  • 曾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的张景宏;


  • 江苏省文明家庭代表潘颖。


1
做好养老事业就是我的中国梦

宣讲人: 周长芝


第一位宣讲嘉宾是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荣获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周长芝。



46岁的周长芝,是云龙区彭城养老院服务中心院长。


她从小立志做一个教育家,曾从教23年,先后在4所中学担任过校长。然而,就在生活和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为圆母亲的遗愿、传承母亲的大爱,周长芝忍痛辞去校长职务,全身心照顾母亲收养的孤儿和孤寡老人。随后又倾全家之力先后接手三家敬老院,照顾26位孤寡老人、1个孤儿和369位老人。



走进敬老院的第一天,周长芝就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她带着当时仅有的两个员工,将黄山老年公寓从一楼到三楼彻底打扫一遍,全身起满了疙瘩,最后发起了高烧,眼睛肿得无法睁开。她当天晚上就被丈夫送进了医院,住院七天才彻底痊愈。 


敬老院创办不久,周长芝就遇到了第一个临终关怀。


 86岁的张姨是胆囊癌晚期患者,老伴去世多年,唯一的一个儿子在国外,她慕名住进了敬老院。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周长芝经常陪老人聊天,让厨师炖好鸡汤、鱼汤,变着花样让老人多吃一点,并请自己的学生、侄女、外甥女经常来为老人表演节目。


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其儿子在国外不能回来,委托周长芝全权代理一切。面对即将离世的老人,周长芝没有恐惧害怕,只有心酸、心疼、难受、不舍,每天寸步不离地守着老人。虽然老人的亲人不在身边,但周长芝让老人享受到了人世间的真爱和尊严。




2
20年如一日抚养夫家哥嫂6子女上大学

 宣讲人:张景宏


夫家7年间连出四次丧事,全家陷入绝望。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20年如一日,靠租房子、打零工维持生计,精心照料年迈的婆婆,抚养6个未成年孩子考上大学,用大爱阐释孝老爱亲的真谛。


2014年5月,张景宏家庭同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和“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1992年,张景宏与丈夫赵本正结识时,丈夫的祖母、父亲和大哥刚因病去世,二哥又遭车祸,两个哥哥留下3个孩子,最小的只有两岁半。接着三哥和姐嫂5人下岗。体弱多病的婆婆遭受了老年丧夫丧子的连续打击,整日以泪洗面。此时,沛县魏庙卫生院护士张景宏走进了这个多难的家庭。


张景宏夫妇旅行结婚后,她把婆婆和已故哥家的3个孩子带到城里,一家老小靠租房子生活。


1995年,张景宏的儿子出生后,她要同时照顾4个孩子和一个老人,考虑着一家老小要吃穿、交房租、交学费,还要给婆婆看病,开销很大。她和丈夫商量暂时放弃护士工作,借钱在路边先开个电话亭,接着又接下了搬运工、送报纸的零活,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做饭,然后送侄子、侄女上学,接着带儿子看电话亭;中午,做好饭来不及吃,啃着馒头给人家送报纸、抽空做搬运工;晚上,回家后要给婆婆打针、吃药,为孩子们洗衣、做饭,十二点前没睡过安稳觉,有时累得偷流眼泪。



后来,大哥的儿子、女儿先后考入河南、南京高校,这本来是个喜事,但对景宏家来说要交上万元的学费真很困难。可是,景宏硬是靠贷款供侄子、侄女上学。


景宏与婆婆相依为命15年,娘俩从未红过脸。婆婆73岁时病情加重,景宏每天忙着做饭、打针、擦屎端尿,成了婆婆的专职护士。婆婆临终时说:“景宏别费心了,我已经跟着你多活了十几年。”


2012年,张景宏带着几个孩子走进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温暖中国特别节目,晒出了身体力行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感人事迹。



3

从康复一个聋儿到康复数百个聋儿

宣讲人:潘颖


潘颖,历经5年自学、钻研好练习,手把手教会了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说话、学习,使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面对相同命运的母亲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她推己及人,毅然决然地于2002年举债创办了苏北首家学龄前寄宿制聋儿康复中心,让更多的聋幼儿做到“聋而不哑”,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十五年来,共收训学龄前聋哑儿童430名,通过康复训练,他们已回到有声世界“开口说话”,并且有368名聋幼儿已经康复进入普幼、普小就读,顺利回归主流社会。中心培训聋幼儿家长7000人次,义务为社会耳聋患者提供听力咨询、助听器验配服务近16000人次。


2009年3月,为了给聋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潘颖克服困难,建起了18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2510平方米的家长陪护楼,满足了更多的聋幼儿语言训练的需求。康复中心的成立不仅给广大聋幼儿和家庭带来福音,也为政府排忧解难,更是填补了邳州聋儿康复事业的空白。


“徐州好人园”


宣讲活动结束后,来自中央级网站和江苏省内媒体的记者,又来到位于珠山风景区的“徐州好人园”采访。



徐州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美德人物,初冬的好人园美丽而宁静,一尊尊“好人丰碑”在这默默讲述着感人至深的故事,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注入绵绵不绝的善美清泉。



今天在宣讲会上发言的张景宏、潘颖两位模范,已经通过遴选和公示,她们的塑像也将于明年3月正式入园。



通过聆听宣讲和参观好人园,

记者们在徐州用眼睛发现道德之美,

用文字描述道德之美,

用大众平台传播道德之美,

让美德的细雨悄然滋润着8000万江苏人的心田。



冰心说,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愿愈开愈艳的文明之花

让“德美江苏”点亮新时代的征程!


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