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农田里种出“摇钱”好风景

2017-11-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7-11-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蒙蒙 宝彬)日前,记者走进新沂市棋盘镇新湖村的乌桕生态园,随处可见乌桕叶像火焰一样红红地“燃烧”,耀眼的光芒映红了天地,一片如火似染的美景。

“这是我们的乡土树种——新沂乌桕,具有很好的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能力,这几天正是风景最靓的时候。”新湖村党支部书记马斌介绍,新沂乌桕几乎无病虫害,景观效果极好,已经成为新湖村的主导种植产业。

新湖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较为贫瘠,一直以小麦、玉米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亩产较少,老百姓基本靠天吃饭。几年前,该村还是镇里的经济薄弱村,没有一个赢利产业,村集体收益入不敷出,村民收入水平较低。

2013年,27岁的马斌任新湖村党支部书记。初到新湖,群众致富渠道少、出行道路泥泞不堪……诸多问题摆在面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马斌也眉头紧锁。

聚焦富民,民心所盼。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马斌坚持问题导向,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党支部带领大伙儿干!“一个村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强村富民的条件。”马斌觉得,想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必须发挥书记“领头雁”效应,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干事创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

通过调查研究,马斌和党支部成员一致认为应挖掘新湖特色,发挥丘陵地带的自然禀赋——新沂乌桕特色种植,并提出了“苏北鲁南乌桕第一村”的大胆设想。此外,做好“盘活”文章,将村里的170亩闲置土地、鱼塘3处盘活,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2014年底,马斌带头流转了150亩土地,从事乌桕苗木的种植与销售,并成立了新沂市大广乌桕家庭农场。种植过程中,马斌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精,同时充分吸收外部资金和技术力量,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他还活学活用,发展乌桕林下套种西瓜、花生的混合种植模式,亩均可增收2000元。如今,马斌的乌桕销售额达百万元,带动50人就业增收,辐射农户100余户,大广乌桕也被评委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马斌和支部的带动下,新湖乌桕销售量年年增长,群众积极响应种植,党支部顺势建起了以乌桕生态园为主导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目前,该园乌桕苗木生产经营者近300人,苗木销售经纪人10多名。

“以前是自己种自己卖,在技术和销售渠道上都有很大的难度。自从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管理和技术上得到保障、销售渠道变得更多、收入也提高很多。”在以村集体名义注册的乌桕专业合作社,苗木种植户胡亮扩大新沂乌桕种植的信心更足了。该合作社农户参与率高达90%,去年销售额达600万余元,利润超过100万,社员户均增收3000元。

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解决了过去村里“无钱办事”的难题。村党支部还将党建工作与村级民主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完善党建“1234”工作法、党员帮带“1+6”模式,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建立党员帮扶“爱心超市项目”,让党员带头对接脱贫攻坚工作。

眼下,马斌和支部成员正积极谋划,突出丘陵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小山村。马斌说得好:“有多少乌桕树,就有多少灿烂的风景。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