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担当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魏朝星 尚庆迎)2017年11月14日,无疑是徐州这座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也是值得广大徐州市民击掌相庆的日子。“中国文明网”发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当今城市荣誉中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终于花落彭城。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此时此刻,当“圆梦”的喜讯传遍铜山大地,有人自发燃起了鞭炮,有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再也没有哪一座奖杯,如此令铜山人民心潮澎湃。创建面积最大,创建基础最弱,测评点位最多,作为创建的主战场,铜山无疑用行动书写了什么是守土有责,什么是勇于负责,什么是敢于担责!
A有一种政绩叫满意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一项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2016年,是一个值得徐州市民记忆的年份,市委不给自己留退路,把誓夺这块“金字招牌”的庄严承诺写在了党代会的报告里。作为基层参战单位,铜山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在铜山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和几次调研活动中,区委书记王维峰一再强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能单纯为了扛块牌子,而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利契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提高百姓福祉的重要抓手,从百姓所急所需所盼的‘短板’补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获得感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最大的政绩。”
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铜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民生诉求。在一个偏远乡镇走访时,当王维峰听到有个村的孩子读书要跑30里远的路程,连续几天也睡不踏实。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饮水等方面尽早实现同城共享?王维峰认为,民之所望正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攻方向。
为尽快破解孩子们上学远、上好学校难的烦心事,铜山在着力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的基础上,新建了北京路小学和凤凰山中学等4所中小学,改建了大许镇中心小学、茅村中心中学等61所学校。还用优良的环境和优厚的条件,吸引了矿大附中落户铜山,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了大学路实验学校,并一举招聘313名教师。
看病远、看病贵是群众反映的焦点之一。为提升城乡医疗水平,铜山投入2亿多元,改扩建4家城区医院,建设1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引进了市第一人民医院。
为了尽快填平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差,铜山以城乡公共生态空间治理为抓手,全面启动了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一年投入超过10亿元。目前,全区实施了以公共厕所、公交站台、公共照明、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等为内容的“六公建设”,整治了108个老旧小区,建设了1500套公租房,城市公交与主城区实现同城同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让城乡居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如今的铜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幅山水长卷,还有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有序的交通、城乡完善的功能、舒朗和谐的小区……这一幅幅画面正彰显着铜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B有一种信仰叫文明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主体是群众,关键在基层。只有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把文明的火种撒到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才能上演一曲恢弘的大合唱。
时代需要精神引领,文明需要榜样力量。铜山从全区130万铜山人中评选出的“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助人为乐”5类共10位“铜山模范”,并隆重表彰。“孝老爱亲”模范王玉芬用担当诠释真爱,“见义勇为”模范朱尊法用行动书写“党员”这一称号的荣光……他们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指引着人们走在崇德向善的道路上。
区委宣传部长卢波认为:“要让好人受尊重,好人有好报,好人得实惠,才能形成人人向上向善的正导向。”为此,铜山制定出台了《铜山模范奖励管理办法》,对获得“铜山模范”称号的,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每年组织免费体检一次,由区委、区政府组织设立“模范帮办处”,解决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铜山十分注重载体打造,既利用文明城市创建这样的大载体,又做好“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小载体,工会组织了“十佳工匠”评选,妇联组织了“最美家庭”评选,共青团进行了“杰出青年”评选,黄集镇等进行“好媳妇”评选……如今,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一件件好事不断涌现,铜山“好人效应”不断激发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创建文明城市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责任人,人人都是受益者。为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铜山开展了“志愿服务引领文明”的专项行动。在公交站台、医疗场所、办事窗口、学校门口、大型商超等五大类重点场所开展“礼让我文明,排队我守序”全民践行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主题活动,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区。为了深化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铜山93家单位参与到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中来,大家风雨无阻,以身作则,传播文明出行理念,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
当优美的景色与文明的游客完美结合,就会形成一道人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风景。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铜山以“文明是最美的风景”为主题,以提高游客文明素养为突破口,全区120余名志愿者,共参与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人次,通过宣传教育和志愿引导等活动,推动了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
窗口单位的服务优劣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为打通服务便民的最后一公里,铜山抓住“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一条主线,利用大走访活动载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得“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遵循。
当文明成为一个地区人们的信仰和不懈追求,软环境也产生了质的变化。一年来,全区55项重大产业项目、75项城建重点工程、50项民生实事和40项农业农村工程呈现加速推进的势头,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悄然形成。
C有一种精神叫担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扯到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铜山是徐州文明城市创建的主战场,这项工作难在花钱多,难在战线长,难在范围广,难在短板多,能不能如期把这个高地攻下来,能不能如期把这块牌子夺到手,这是对一个地方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是对干部工作作风的一次检验,这是对干部担当精神的一次检阅。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担当作为,靠喊口号搞形式没有生命力,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还需要真管用的工作机制。为了培育干部的担当精神,铜山明确了各创建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每两周对基层创建工作进行一次考核、一次排名,考核结果在区内主要媒体公布。对考核排名靠后、工作落实不力的10多名干部实施了问责,确保干孬干好不一样。
心在哪里安放,事业就会在哪里绽放。正是凭着参创人员“5+2”“白+黑”的奉献和担当,换来了感染力,换来了执行力,换来了战斗力,更换来了一方有面子有里子的崭新天地。
几年来,面对创建的大考,铜山的干部凭着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气概,敢于“豁出去”、敢于“冲上来”,攻坚克难、闯关夺隘,跨越了许多“雪山”“草地”,征服了无数“娄山关”“腊子口”。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解决了,许多过去啃不动的硬骨头,啃下来了!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腰包鼓了、环境好了、道路畅了、风气正了、精气神足了、文明的信仰更坚定了!
从人居环境到公共设施,从文明礼仪到交通秩序,从社会风气到精神生活……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铜山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蝶变的瞬间、城市魅力不断的升华,它还振奋了全区人民的精神,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更为重要的是锤炼了一支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以及由此熔铸的创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