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文化主旋律,续写文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过去一段时间,有人谈起文化产业还有些“躲躲闪闪”,有人做起文化产业还有些“畏手畏脚”,徘徊、观望,甚至还有点疑虑,那么这次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就为文化产业 “正名定分”,破除了观念束缚和思想障碍,让文化产业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大发展,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迈进,不仅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自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精神文化产品,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且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融入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力进入新时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必然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十九大报告,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才会更加巩固。
过去五年,文化产业主动对接“互联网+”战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创造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推动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只有好的文化产品滋养,群众的幸福感才会真正提高。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创新文化业态,提升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传播文化,才能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我国文化发展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张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