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聚力开拓创业 聚焦发展富民

2017-05-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7-05-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天高云清,满目翠绿,在铜山区刘集镇一块葡萄园里,一位皮肤黝黑、阳刚帅气的80后,正带着数十名乡邻忙着疏果、套袋,准备着秋天的收获。他就是徐州天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成基,正以勇于开拓的创业经历、乐于奉献的爱心、帮困带富的责任感,激励感动着无数人。

“葡萄镇”来了“天观”

铜山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也是蕴含着生机和财富的沃土。这里刘集镇的葡萄远近闻名,素有“葡萄硅谷”之称,每年举办的葡萄文化休闲旅游节吸引四海游客纷至沓来。

马成基出生在铜山区刘集镇车村,2007年大学毕业后继承家业,从事房地产行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总有割舍不掉的特殊感情,谈起回乡创业缘由,他很坦诚:“想在农村做点实事,帮助老家的父老相亲。”

2010年,马成基从市区回到老家,承包车村300多亩土地,用7年时间,创立了绿色食品“天观”品牌,建成了一个集生态种植、养殖、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如今,天观生态园是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优秀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要让更多的人吃上更好的‘天观葡萄’!”说到企业主要产品,马成基掷地有声。目前“天观葡萄”在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上达到国际标准,成功打入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人民大会堂宴会指定葡萄;葡萄和桃的销售除了市区高端客户到园区采摘外,已对接北京、上海、苏州等高端市场。

让乡邻共吃“美丽乡村饭”

面对荣誉,马成基淡然处之,他说,独木难成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富而思进、富而思源,企业更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让果品丰产、丰收、丰利,带领农民创收致富。

天观生态园精品采摘区现有最新品种早夏香、阳光玫瑰、金手指、早霞玫瑰、尼娜女皇、小辣椒等16个。

马成基算了一笔账,现在有60多人一同劳作,原本这些农户只在土地种植粮食,既辛苦效益还不高。自己承包了这片土地后,农户每年可收入地租1200元,还可以在园里从事松土、锄草以及葡萄日常管理、包箱发货等工作,每月又有数千元收入,年底还发奖金,让很多家庭贫困的老乡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随着园区休闲采摘观光项目的发展,也为当地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带来大量客源。

“身边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富”。随着品牌效应越来越大,周边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农户相继有意加入到“天观”,马成基顺势开启了公司+公司、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新模式,提供育苗、苗木种植、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探索组建现代农业航母。目前,已和刘集镇、棠张镇、黄集镇等十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达成意向合作协议,涉及土地近4000亩。预计到2017年底,加入的合作社将达到20个,直接带动农户4600户,种植基地也将增加到6000亩,总销售额预计达到1.2亿元。

“有梦想就要去追逐,用你最大的努力和真诚。”马成基透露,他准备继续扩大葡萄产品产业链,将葡萄加工成葡萄茶、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籽粉、水蜜桃罐头等多种绿色食品;不断拓展销售市场,不仅可以把“天观”果品销好,还能帮着其它乡镇的果品销好;标准化经营,对加盟的合作社和农户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公司精品果品不仅进入高端市场,而且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户共享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