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
2015-06-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5-06-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医院、学校、产业园……茫茫戈壁滩上,因为一群徐州人的身影,这里变得热闹起来;因为烙下徐州印记的基础设施,这里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
徐州、奎屯,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如今关系更加紧密。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对口支援奎屯市的工作中,围绕“特”字做文章,坚持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对口援疆的根本目标,开拓性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我的徐州妈妈
还记得那位大眼睛的新疆女孩吗?博黎新·库马尔。
去年7月11日,在我市参加“徐奎红领巾民族团结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时,她结识了徐州妈妈——胡芳。
虽然在徐州时间很短,“母女俩”的感情如今非常深。
“我的女儿懂事,乖巧,好学,有理想,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她。”在泉山区文教局工作的胡芳说起奎屯女儿博黎新·库马尔,脸上透着笑意。
“我经常与徐州妈妈、弟弟通话,我们关系可好了。”博黎新·库马尔说,去年徐州妈妈胡芳送她的香包,如今看到香包,她就会想起妈妈。
去年博黎新·库马尔在徐州期间,“徐州妈妈”约好要带她和弟弟去听音乐会,在宾馆得知博黎新·库马尔因受凉引起肚子疼痛时,“徐州妈妈”放弃了听音乐会,赶回家带上艾条,帮助女儿治疗。
回到奎屯后,博黎新·库马尔与“徐州妈妈”、弟弟联系更频繁了。就在去年8月,胡芳与丈夫带着儿子到新疆看望她。
“我们就是一家人!”胡芳邀请博黎新·库马尔父母、舅舅、姑姑、姨姨、叔叔到徐州做客。
如今,“徐奎红领巾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已成为徐奎两地少年儿童牵手团结的新载体。
徐州援建改变奎屯生活
说起徐州援建项目,奎屯市民首先想到的就是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公共自行车。
自去年4月29日,奎屯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系统投放运营后,公共自行车带动市民绿色出行已成为奎屯市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公共自行车正在逐渐改变着奎屯市民的出行习惯。
在援建工作中,我市突出民生优先,在做好计划内项目建设的同时,自筹资金推进公共自行车、环境监测站等3个计划外民生援疆项目。其中,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的奎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项目当年上半年率先交付运营,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援疆项目和北疆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系统。
一项项的民生项目在徐奎援疆干部的努力下,正在成为奎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在逐渐改变着奎屯市民的生活。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支援奎屯市续建“奎屯第六小学改扩建、就业创业一条街”等5个项目,新建奎屯市维稳中心1个项目。今年4月,部门援建项目集中开工,徐州工作组成为江苏援疆第一个集中开工的工作组。目前,项目开工率100%,主体竣工率70%,其中奎屯市疾控服务中心项目已经竣工验收,奎屯市第六小学改扩建项目将于6月底交付使用。
“授鱼”+“授渔”
徐州援建,带去的不仅是援建资金,更多的是发展的理念。
“项目代建制”就是在这种援疆理念的引领下进入奎屯的。
我市对口支援奎屯市工作组依据徐州市政府项目代建中心的先进经验,协助奎屯市成立了项目代建中心。中心代建的第一个工程——奎屯客运站,在设计阶段就为政府节约1000多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奎屯市代建中心不仅代建奎屯当地的建设项目,还走进伊犁河谷,开展代建工作。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市援建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从去年开始,徐州市对口支援奎屯市工作组便实施了六大人才工程40个子项目,仅培训一项资金就有606万元。徐奎两地124家单位牵手对接,26家中小学幼儿园、157门学科、2639对教师,6家医疗单位的76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实现了经常交流合作。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六大人才基地,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技师学院、徐州党校为依托的六大新疆人才培训基地;牵线搭桥徐州工程学院与泽昌投资集团成立学产合作研发中心;协助江苏春荷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立清华奎屯培训部,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极大加强了奎屯自身的“造血”功能。
徐州、奎屯,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如今关系更加紧密。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对口支援奎屯市的工作中,围绕“特”字做文章,坚持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对口援疆的根本目标,开拓性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我的徐州妈妈
还记得那位大眼睛的新疆女孩吗?博黎新·库马尔。
去年7月11日,在我市参加“徐奎红领巾民族团结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时,她结识了徐州妈妈——胡芳。
虽然在徐州时间很短,“母女俩”的感情如今非常深。
“我的女儿懂事,乖巧,好学,有理想,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她。”在泉山区文教局工作的胡芳说起奎屯女儿博黎新·库马尔,脸上透着笑意。
“我经常与徐州妈妈、弟弟通话,我们关系可好了。”博黎新·库马尔说,去年徐州妈妈胡芳送她的香包,如今看到香包,她就会想起妈妈。
去年博黎新·库马尔在徐州期间,“徐州妈妈”约好要带她和弟弟去听音乐会,在宾馆得知博黎新·库马尔因受凉引起肚子疼痛时,“徐州妈妈”放弃了听音乐会,赶回家带上艾条,帮助女儿治疗。
回到奎屯后,博黎新·库马尔与“徐州妈妈”、弟弟联系更频繁了。就在去年8月,胡芳与丈夫带着儿子到新疆看望她。
“我们就是一家人!”胡芳邀请博黎新·库马尔父母、舅舅、姑姑、姨姨、叔叔到徐州做客。
如今,“徐奎红领巾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已成为徐奎两地少年儿童牵手团结的新载体。
徐州援建改变奎屯生活
说起徐州援建项目,奎屯市民首先想到的就是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公共自行车。
自去年4月29日,奎屯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系统投放运营后,公共自行车带动市民绿色出行已成为奎屯市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公共自行车正在逐渐改变着奎屯市民的出行习惯。
在援建工作中,我市突出民生优先,在做好计划内项目建设的同时,自筹资金推进公共自行车、环境监测站等3个计划外民生援疆项目。其中,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的奎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项目当年上半年率先交付运营,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援疆项目和北疆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系统。
一项项的民生项目在徐奎援疆干部的努力下,正在成为奎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在逐渐改变着奎屯市民的生活。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支援奎屯市续建“奎屯第六小学改扩建、就业创业一条街”等5个项目,新建奎屯市维稳中心1个项目。今年4月,部门援建项目集中开工,徐州工作组成为江苏援疆第一个集中开工的工作组。目前,项目开工率100%,主体竣工率70%,其中奎屯市疾控服务中心项目已经竣工验收,奎屯市第六小学改扩建项目将于6月底交付使用。
“授鱼”+“授渔”
徐州援建,带去的不仅是援建资金,更多的是发展的理念。
“项目代建制”就是在这种援疆理念的引领下进入奎屯的。
我市对口支援奎屯市工作组依据徐州市政府项目代建中心的先进经验,协助奎屯市成立了项目代建中心。中心代建的第一个工程——奎屯客运站,在设计阶段就为政府节约1000多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奎屯市代建中心不仅代建奎屯当地的建设项目,还走进伊犁河谷,开展代建工作。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市援建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从去年开始,徐州市对口支援奎屯市工作组便实施了六大人才工程40个子项目,仅培训一项资金就有606万元。徐奎两地124家单位牵手对接,26家中小学幼儿园、157门学科、2639对教师,6家医疗单位的76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实现了经常交流合作。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六大人才基地,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技师学院、徐州党校为依托的六大新疆人才培训基地;牵线搭桥徐州工程学院与泽昌投资集团成立学产合作研发中心;协助江苏春荷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立清华奎屯培训部,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极大加强了奎屯自身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