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吃撑了 旧衣物该送哪?
2015-05-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5-05-07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最近换季了,居民处理的旧衣服比较多,‘大熊猫’经常‘吃撑’。”康居社区高主任说,在小区放“大熊猫旧衣物收集箱”回收旧衣物是好事,但高峰期运力有时跟不上,也让人头疼。前几天,她打了好几个电话,才联系上民政部门来车将衣服运走。
2013年6月开始投放到各大小区的大熊猫旧衣物收集箱,是几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已经运行两年了。面对常常“吃撑”的情况,他们的运力跟得上吗?市民换季淘汰的旧衣物,除了“大熊猫”,还可以送到哪里?社区:联系好几天找到车将衣物运走
昨日下午,康居小区大门口,一只近两米高的“熊猫”笔直地站在绿化带边,投放口上挂着一件衣服,里面已经塞满了。
早在10天前,康居社区高主任就发现小区的大熊猫“爆仓”了,嘴里塞得满满的,地上也扔着几件旧衣服。
“感觉以前收衣服的车来得还勤一些,现在换季了,家家户户都在整理衣服,不穿的都送给‘大熊猫’,一只‘大熊猫’显然‘吃’不了这么多,运力又跟不上。旧衣服堆在这里很影响小区形象。”高主任说,她按照“大熊猫”身上印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人却说不负责此事。她又辗转联系了好几个部门,最后是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派车来将旧衣物拉走了。
很多社区负责人反映,“大熊猫”内旧衣物的处理和运送并不经过社区,他们只是经常看到“大熊猫”内塞着不少旧衣物。
豪绅嘉苑小区居民刘女士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衣服淘汰得快,也没有合适的人送,所以小区门口的“大熊猫”很受欢迎,经常塞得很满,而且“大熊猫”的开口有点小,稍大一点的包就塞不进去。前几天她收了一大包衣服想放进去,结果塞不动,又分成几个小包才放进去。“希望‘大熊猫’开口改大一点,清理得勤一些。”
项目推广:300余只“大熊猫”投放各小区
记者通过团市委辗转联系到了“大熊猫”的主人——大学生村官滕海峰。
滕海峰今年32岁,徐州市区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通过了大学生村官考试,在沛县经济开发区大董庄村任副书记。
说起设置这些“熊猫”的初衷,滕海峰说,2012年前,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他到台湾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学习期间,偶然发现台湾的大街小巷摆放了不少“纺织物废品收集箱”,他和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得知,因为发现很多市民将废旧衣物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处理起来是个难题——填埋的话浪费土地,焚烧的话又污染环境,这样统一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垃圾,又可重新利用。
滕海峰听后眼前一亮,如果把这种方式在徐州推广,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吗?
回到徐州,滕海峰把自己的想法向市委组织部汇报,很快就得到了支持。这个项目看起来就是放置几个收集箱,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滕海峰和其他几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村官一起组织了一个创业联盟,在大学生创业园设了一间办公室,办理了营业执照,在大董庄村办厂生产“大熊猫”,并购买了一套消毒和破碎机器,共投入了十几万元。
2013年6月17日,“大熊猫”开始走进全市一些大型社区和高校。两年过去了,全市已摆放了300余只“大熊猫”,大部分小区都有分布,有的大型小区还放了两只。
“大熊猫”主人:两辆清运车近期一直没休息
滕海峰的团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人,其中有4名司机轮流驾驶两辆清运车运送“大熊猫”收来的旧衣物。
“不换季的时候运力还是有保障的,5天能把各个小区循环跑一遍。但四五月份换季的时候会有些紧张,四月底到现在清运车一直没有休息过,五一小长假也在坚持工作。”滕海峰说,两辆车每天能收集3吨左右的旧衣物。
对于部分“大熊猫”“吃撑”的现状,滕海峰有些无奈,“大熊猫”容量并不算很大,如果同时有几家人丢弃旧衣物,很可能一天就塞满了,他们又不能保证每天前去清理。
收来的旧衣物怎么处理呢?滕海峰称,他们会首先按照有无穿用价值分成两类,其中有穿用价值的衣服约占30%,经严格消毒后,一部分送到民政局救助中心,一部分送到社区贫困家庭,还有一部分送到福利院;没有穿用价值的旧衣物经破碎、开花后,用来制作农业大棚的保温材料。
“我认为我们这项工作有三层意义:垃圾分类、扶贫济困和资源再生。” 但滕海峰感觉这个项目做起来也很艰难,生产一个“大熊猫”的成本需要2000元左右,还要支付十几个人的工资,目前收益并不明显。
爱心中转站:七旬老人在家设立
醒狮小区2号楼七旬老人杨春茹,今年1月在自家门口设置了一个爱心中转站,接收市民捐赠的旧衣物,自己雇车送到周边农村的贫困家庭。爱心中转站有一个高1米、宽约2米的绿色大箱子,老人不在家的时候,市民可以自己投放。
五一期间杨春茹去了趟北京,回家一看,走之前刚刚清理完的箱子又塞满了。最近这段时间因为换季,市民捐赠特别集中。
“得抓紧联系接收单位了,要不家里都堆不下了。”杨春茹笑着说。
杨春茹也感觉到一个爱心中转站根本满足不了市民需要,她的愿望是开得越来越好,目前,她的2号中转站已经在风华园成立。
比起大熊猫,杨春茹认为,爱心中转站和大熊猫区别很大,她接收的是能捐赠的八成新以上的衣服,完全是在传递爱心,而且每一份爱心有“出处”也有“入口”,每个捐赠者都可以来查一查自己的爱心被传送到了哪里,并且有电话可以核实,单位接收的还有公章,完全可以接受社会监督。
旧衣吧:有的放矢献爱心
“我们的捐赠都是有针对性的,很小众。”市民陈青等人2007年创立了“旧衣吧”爱心组织,每年都会搞两三次捐赠活动。
与别的爱心机构不同,“旧衣吧”日常并不接受捐赠,每次都是联系好有需求的捐助对象后,然后和一些单位、组织进行合作,在几天内收集好捐赠物品,集中送给捐助对象。他们的捐助对象遍布全国各地,目前群友正在收集10岁以下孩子的衣服——准备寄到河南省扶沟县崔桥镇五组。
“旧衣吧”现在的仓库在康居小区,但很快就搬到宝莲寺附近,因为那边能找到更大更合适的场地。
如果你想加入这个爱心队伍,可以加入他们的QQ群 43074008(徐州旧衣吧)。
市民政局:全市有100多个捐赠站点
市民政局捐赠中心的杨主任说,市民淘汰的衣物,只要是八成新以上的都可以捐赠到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在全市(包括县区)设置了100多个捐赠站点。市区居民可以捐赠的地点有文亭街1号捐赠中心、各大慈善超市(市区30多家)和各区民政局。接收人员会给捐赠者开具收据,衣物都会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然后赠送到福利院等部门。
对于遍布全市各大小区的“大熊猫”,杨主任也有所了解。他说,滕海峰刚刚创办这个项目的时候,找到他谈合作的事。他给滕海峰提出了几个问题,用“大熊猫”接受捐赠,收据怎么开?怎么公示?怎么接受社会监督?全市摆放的“大熊猫”如何维护?人力、资金怎么保证?
“滕海峰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我们也没有签订合作协议。后来他也给我们送来很少一部分的衣服,非常脏,像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脏倒没关系,关键是他收了多少捐了多少无法监督。”杨主任说,前几天下大雨,他路过小区里的“大熊猫”,还特地走近看了看,很担心雨天这些衣物怎么办。
杨主任称,目前我市有接受捐赠资质的只有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字会,其他机构和个人长期接受捐赠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委托授权。
文/记者吴云
图/记者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