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事故超4成源于随意变道加塞
2015-05-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5-05-07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最近几天,成都两车司机互“别”,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徐州交警部门表示,类似两车因为行车纠纷进而发展为大打出手的事情,在市区也有发生。随意变道、加塞引发的剐蹭、追尾事故占据交通事故很大比例。
对于媒体报道中,将男司机划分为“路怒症”一族,心理学专家和事故处理交警也表达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位资深事故处理交警认为,所谓“路怒症”,其实是个人素质修养的体现;而心理学专家则表示,“路怒症”只是因当时环境所引发,不能表示司机心理上有问题。
A、探访:车辆变道应该守规矩
昨天上午,在新城区昆仑大道临近绿地商务城处的元和路路口,一辆白色别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最初车辆是在最右方向行驶,由于需要左拐,在临近路口时,车辆开始向最左侧的车道变道。
这辆白色别克轿车的变道,引起了正在最左方行驶的一辆黑色大众轿车驾驶员的不满,他不停鸣笛,试图提醒白色别克轿车司机注意后方车辆。然而别克车驾驶员并没有领会大众车的提示,径直从最右车道变道到最左车道。这一变道行为,让大众轿车司机不得不减速慢行。
在之后的几分钟内,记者观察到,随意变道的车辆有8辆之多。
在交通高峰期,类似这样的强行变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也是昨天上午,在黄河西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左拐弯处,从黄河西路方向左拐进入和平路的车辆聚集起长队。当大家都在依序等待通行时,一辆在直行车道行驶的灰色面包车直接加塞到左拐排队的车辆中,斜出的后车身挡住了直行道半个车道。从后直行的几辆车在减速时,有驾驶员降下车窗,向面包车司机说着什么。
在此路口,记者观察了20分钟,加塞到左拐队伍的车共计有11辆。
鼓楼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马朝民刚刚从媒体中了解到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他结合记者提供的昆仑大道与元和路路口处白色别克轿车变道的信息分析称,白色别克轿车存在随意变道的交通违法行为。
按照相关交通法规定,在路口前,由于已经划了实线,不允许车辆在此变道。“这辆白色别克轿车如果是在虚线位置变道,也要让黑色大众轿车优先行驶,不能强行变道。”马队长强调称,另外,这里是三车道,白色轿车从最右变道最左,也应该遵守“不准一次连续变更二条车道以上”的规定。
云龙交警大队杨维权副大队长从事事故处理一线工作多年。他介绍说,车辆变道是允许的,但前提要遵守相关规定,“一些驾驶员因为没有交通法的理念,往往认为变道和加塞是理所当然。”
杨维权表示,驾驶员在允许变道的路口,首先要提前闪起转向灯,确定所变更车道没有优先通行的车辆,然后才可以驶入该车道。“在三个以上车道变道,且跨越多个车道时,应该依次变更,绝对不可以直接横跨车道变更。”
B、案件:车辆事故纠纷导致大打出手
在市区发生的追尾、剐蹭等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的统计表明,有四成以上是因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所引发的。
在因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引发的交通事故时,交警事故处理部门会直接认定变道和加塞一方承担全部事故责任。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不遵守交通规定导致事故的驾驶员违法成本,从而希望产生威慑力。
然而颇为尴尬的是,因为随意变道和加塞引起的纠纷并没有因此减少。
今年3月的一天,在和平路妇幼保健院门前,一辆轿车在变道时和后边一辆轿车发生剐蹭。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期,两辆轿车驾驶员并没有将车辆挪到一边协商处理,而是相互指责,之后动起手来。
当云龙交警大队事故处理民警赶到现场时,两名驾驶员仍在指指点点,被民警劝开。由于双方并没有受伤,交警连同交通事故一起进行了调解。
“最终是随意变道一方承担了事故全责。”云龙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这两位驾驶员有着很好的素养,能考虑别人行车的感受,就不会发生变道和堵塞道路,结果导致交通出现拥堵的状况。
在实际的事故处理中,大打出手惊动派出所的也有。
在食品城门前的迎宾大道,前段时间曾发生过一起追尾事故。其中一方是女司机,受到指责后,女司机感到委屈叫来了老公,老公又带来一帮朋友,结果把对方打得够呛。
这起交通事故,由于出现了伤人的情况,交警在处理事故的同时通知了辖区派出所介入调查,派出所以刑事案件进行了调查。
对于鼓楼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马朝阳中队长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发生交通纠纷的双方有肢体冲突,没造成伤害的,交警会协调解决,如果情况厉害了,就要派出所出警了。
C、声音:“路怒症”是心理疾病吗?
“路怒症”这一名词,也是杨维权副大队长在最近几年了解到的。对社会上称“路怒症”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说法,杨维权警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早晨高峰期,为了吃早点将车停在路上,结果直接堵了道路。有司机被说了几句,竟然口出脏话,这难道是‘路怒症’?”杨维权警官用一个例子表达了他的观点,所谓“路怒症”,其实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在很多场合下,它是驾驶员为自己素质低而找的借口。
云龙交警大队一位负责人称,从他个人观点来看,发生“路怒”的原因,可能是遵守交通法规的驾驶人遇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驾驶人时,从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排斥感觉,态度上表现得激进一些。
在心理学专家夏莉看来,“路怒症”更大意义上是一种标签,和社会风气有关。“这类群体在外来环境刺激下控制不下来,会极速失控,从而会有冲动的举动发生。”夏莉认为,这些人不能说是心理上有问题,但在当时的环境刺激下,心理肯定是不健康的,“如果对其进行实时心理指数测试,肯定会偏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上应该加大对这种行为的惩戒力度,让所谓的‘路怒族’知道什么时候能怒,什么时候必须要忍。” 夏莉表示,大家应该懂得自我调节。另外,网上出现的通过几种行为来判定是否为“路怒族”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也有网友在评论成都女司机被打时建议,车管部门应该在学员考取驾驶证时,增设心理方面的测试,这样会将一部分有真正心理问题的学员,排除在领取驾驶证群体之外,从另外一个侧面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文/记者 黄亚 图/记者 黑土
■链接
“路怒族”都有哪些表现?有交管部门给出了六大症状
●开车“骂人”成常态●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如果你在驾车过程中,遇到随意变道加塞等情况,请将线索或视频发至彭城晚报微信(pcwbwx)进行互动
■相关新闻
文静女孩开车之后
性格大变
专家:“路怒症”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更多来自工作和生活压力
记者从我市心理援助热线了解到的信息表明,作为一种较多见的情绪障碍和焦虑情绪,“路怒症”在不少开车人的身上都有体现。
作为市民心理问题的重要呈现平台,市心理援助热线一直被业界视为市民心理问题的“晴雨表”。2013年,383人因为情绪类心理问题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求助,其中有半数是因为焦虑情绪。负责人赵后锋介绍说,从心理援助热线接到的求助统计来看,关于“路怒症”方面的咨询第一次明显增多是在2013年。
“焦虑情绪障碍中,‘路怒’占了很大的比例。”赵后锋说,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拥堵的情况日益明显,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
以最近刚接到的一个心理援助热线为例。市民程女士从半年前开车以来,脾气逐渐暴躁。有一次,她开车带着妈妈一同外出,在路口排队时有车加塞,她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让妈妈惊呆了。程女士说,事后她虽然也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但再次开车上路,依然还会发火。“我原来性格挺好的,大家都说我属于文静型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开车就急,一上路就来火。”程女士说,开车开出来了暴脾气,是她此前没想到的。
一开车就急、一上路就来火,这确实是“路怒族”的共同表现。读者唐先生买私家车3年多了,开车时尤其烦长时间的堵车。“尤其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我都恨不得自己开的不是车,而是一辆坦克。”
另外,一上路就觉得“除了自己,别人开车技术都很烂”,这样的感觉,一些驾驶员并不陌生。
“路怒”了,该咋办?有人给出了“偏方”:开车上路带一片阿司匹林,遇到堵车发怒时吃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愤怒情绪。
对于这一说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张青山认为并不科学。张青山说,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解热镇痛,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二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路怒’很大程度上和性格有关,和情绪管理有关。吃阿司匹林控制‘路怒’,不科学。”
有人给远离“路怒”支招:做深呼吸,听听音乐,保持车内适宜温度等等。对此,赵后锋表示,“路怒”归根到底是一种焦虑情绪,加上性格因素,而这种焦虑情绪更多的来自工作和生活压力。要想彻底远离“路怒”,还是应该从深层次消除压力,减少焦虑情绪。
对于“路怒”一族,赵后锋建议说:“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那么赶。行车安全,唯慢不破。开车上路,心平气和,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文/记者 周爱田
对于媒体报道中,将男司机划分为“路怒症”一族,心理学专家和事故处理交警也表达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位资深事故处理交警认为,所谓“路怒症”,其实是个人素质修养的体现;而心理学专家则表示,“路怒症”只是因当时环境所引发,不能表示司机心理上有问题。
A、探访:车辆变道应该守规矩
昨天上午,在新城区昆仑大道临近绿地商务城处的元和路路口,一辆白色别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最初车辆是在最右方向行驶,由于需要左拐,在临近路口时,车辆开始向最左侧的车道变道。
这辆白色别克轿车的变道,引起了正在最左方行驶的一辆黑色大众轿车驾驶员的不满,他不停鸣笛,试图提醒白色别克轿车司机注意后方车辆。然而别克车驾驶员并没有领会大众车的提示,径直从最右车道变道到最左车道。这一变道行为,让大众轿车司机不得不减速慢行。
在之后的几分钟内,记者观察到,随意变道的车辆有8辆之多。
在交通高峰期,类似这样的强行变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也是昨天上午,在黄河西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左拐弯处,从黄河西路方向左拐进入和平路的车辆聚集起长队。当大家都在依序等待通行时,一辆在直行车道行驶的灰色面包车直接加塞到左拐排队的车辆中,斜出的后车身挡住了直行道半个车道。从后直行的几辆车在减速时,有驾驶员降下车窗,向面包车司机说着什么。
在此路口,记者观察了20分钟,加塞到左拐队伍的车共计有11辆。
鼓楼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马朝民刚刚从媒体中了解到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他结合记者提供的昆仑大道与元和路路口处白色别克轿车变道的信息分析称,白色别克轿车存在随意变道的交通违法行为。
按照相关交通法规定,在路口前,由于已经划了实线,不允许车辆在此变道。“这辆白色别克轿车如果是在虚线位置变道,也要让黑色大众轿车优先行驶,不能强行变道。”马队长强调称,另外,这里是三车道,白色轿车从最右变道最左,也应该遵守“不准一次连续变更二条车道以上”的规定。
云龙交警大队杨维权副大队长从事事故处理一线工作多年。他介绍说,车辆变道是允许的,但前提要遵守相关规定,“一些驾驶员因为没有交通法的理念,往往认为变道和加塞是理所当然。”
杨维权表示,驾驶员在允许变道的路口,首先要提前闪起转向灯,确定所变更车道没有优先通行的车辆,然后才可以驶入该车道。“在三个以上车道变道,且跨越多个车道时,应该依次变更,绝对不可以直接横跨车道变更。”
B、案件:车辆事故纠纷导致大打出手
在市区发生的追尾、剐蹭等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的统计表明,有四成以上是因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所引发的。
在因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引发的交通事故时,交警事故处理部门会直接认定变道和加塞一方承担全部事故责任。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不遵守交通规定导致事故的驾驶员违法成本,从而希望产生威慑力。
然而颇为尴尬的是,因为随意变道和加塞引起的纠纷并没有因此减少。
今年3月的一天,在和平路妇幼保健院门前,一辆轿车在变道时和后边一辆轿车发生剐蹭。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期,两辆轿车驾驶员并没有将车辆挪到一边协商处理,而是相互指责,之后动起手来。
当云龙交警大队事故处理民警赶到现场时,两名驾驶员仍在指指点点,被民警劝开。由于双方并没有受伤,交警连同交通事故一起进行了调解。
“最终是随意变道一方承担了事故全责。”云龙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这两位驾驶员有着很好的素养,能考虑别人行车的感受,就不会发生变道和堵塞道路,结果导致交通出现拥堵的状况。
在实际的事故处理中,大打出手惊动派出所的也有。
在食品城门前的迎宾大道,前段时间曾发生过一起追尾事故。其中一方是女司机,受到指责后,女司机感到委屈叫来了老公,老公又带来一帮朋友,结果把对方打得够呛。
这起交通事故,由于出现了伤人的情况,交警在处理事故的同时通知了辖区派出所介入调查,派出所以刑事案件进行了调查。
对于鼓楼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马朝阳中队长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发生交通纠纷的双方有肢体冲突,没造成伤害的,交警会协调解决,如果情况厉害了,就要派出所出警了。
C、声音:“路怒症”是心理疾病吗?
“路怒症”这一名词,也是杨维权副大队长在最近几年了解到的。对社会上称“路怒症”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说法,杨维权警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早晨高峰期,为了吃早点将车停在路上,结果直接堵了道路。有司机被说了几句,竟然口出脏话,这难道是‘路怒症’?”杨维权警官用一个例子表达了他的观点,所谓“路怒症”,其实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在很多场合下,它是驾驶员为自己素质低而找的借口。
云龙交警大队一位负责人称,从他个人观点来看,发生“路怒”的原因,可能是遵守交通法规的驾驶人遇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驾驶人时,从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排斥感觉,态度上表现得激进一些。
在心理学专家夏莉看来,“路怒症”更大意义上是一种标签,和社会风气有关。“这类群体在外来环境刺激下控制不下来,会极速失控,从而会有冲动的举动发生。”夏莉认为,这些人不能说是心理上有问题,但在当时的环境刺激下,心理肯定是不健康的,“如果对其进行实时心理指数测试,肯定会偏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上应该加大对这种行为的惩戒力度,让所谓的‘路怒族’知道什么时候能怒,什么时候必须要忍。” 夏莉表示,大家应该懂得自我调节。另外,网上出现的通过几种行为来判定是否为“路怒族”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也有网友在评论成都女司机被打时建议,车管部门应该在学员考取驾驶证时,增设心理方面的测试,这样会将一部分有真正心理问题的学员,排除在领取驾驶证群体之外,从另外一个侧面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文/记者 黄亚 图/记者 黑土
■链接
“路怒族”都有哪些表现?有交管部门给出了六大症状
●开车“骂人”成常态●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如果你在驾车过程中,遇到随意变道加塞等情况,请将线索或视频发至彭城晚报微信(pcwbwx)进行互动
■相关新闻
文静女孩开车之后
性格大变
专家:“路怒症”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更多来自工作和生活压力
记者从我市心理援助热线了解到的信息表明,作为一种较多见的情绪障碍和焦虑情绪,“路怒症”在不少开车人的身上都有体现。
作为市民心理问题的重要呈现平台,市心理援助热线一直被业界视为市民心理问题的“晴雨表”。2013年,383人因为情绪类心理问题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求助,其中有半数是因为焦虑情绪。负责人赵后锋介绍说,从心理援助热线接到的求助统计来看,关于“路怒症”方面的咨询第一次明显增多是在2013年。
“焦虑情绪障碍中,‘路怒’占了很大的比例。”赵后锋说,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拥堵的情况日益明显,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
以最近刚接到的一个心理援助热线为例。市民程女士从半年前开车以来,脾气逐渐暴躁。有一次,她开车带着妈妈一同外出,在路口排队时有车加塞,她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让妈妈惊呆了。程女士说,事后她虽然也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但再次开车上路,依然还会发火。“我原来性格挺好的,大家都说我属于文静型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开车就急,一上路就来火。”程女士说,开车开出来了暴脾气,是她此前没想到的。
一开车就急、一上路就来火,这确实是“路怒族”的共同表现。读者唐先生买私家车3年多了,开车时尤其烦长时间的堵车。“尤其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我都恨不得自己开的不是车,而是一辆坦克。”
另外,一上路就觉得“除了自己,别人开车技术都很烂”,这样的感觉,一些驾驶员并不陌生。
“路怒”了,该咋办?有人给出了“偏方”:开车上路带一片阿司匹林,遇到堵车发怒时吃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愤怒情绪。
对于这一说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张青山认为并不科学。张青山说,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解热镇痛,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二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路怒’很大程度上和性格有关,和情绪管理有关。吃阿司匹林控制‘路怒’,不科学。”
有人给远离“路怒”支招:做深呼吸,听听音乐,保持车内适宜温度等等。对此,赵后锋表示,“路怒”归根到底是一种焦虑情绪,加上性格因素,而这种焦虑情绪更多的来自工作和生活压力。要想彻底远离“路怒”,还是应该从深层次消除压力,减少焦虑情绪。
对于“路怒”一族,赵后锋建议说:“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那么赶。行车安全,唯慢不破。开车上路,心平气和,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文/记者 周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