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市区一中学女教师吸毒被抓

2015-04-29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5-04-29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讯(记者 陈羿帆 通讯员 戚传峰 赵仁侃) 仗着身患残疾不会有人仔细盘查这一“优势”,多次从河南购买大量冰毒到徐州贩卖。经过民警的大量工作,这一贩毒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该团伙人员几乎都是残疾人。截至昨天,铜山警方共抓获贩毒嫌疑人8人,其中4人被批捕,抓获吸毒人员20余人。其中一个吸毒常客让民警有点措手不及,此人是我市市区某中学一名教美术的女教师,据她交代,之所以染上毒品,来自于工作压力太大,刚参加工作,每天都要应对很多教案。在一次和朋友外出时,被朋友怂恿尝试了一次,之后但凡遇到精神压力的时候,就靠吸食冰毒来解压。

  埋伏高速出口等候毒贩到来
  3月15日晚上,铜山公安局铜山派出所民警接到举报,一辆出租车正从河南方向进入徐州市,该车上乘坐着一名贩毒者,车内藏有大量冰毒。
  得到消息后,民警迅速出动,在必经之路上等待该辆出租车的出现。对于出租车上贩毒者的情况,民警并不是很了解,但为了做好万全准备,民警只能守候在现场见机行事。
  次日凌晨一点多钟,一辆出租车在通过高速收费站后一路飞驰而过,这辆车的车牌号正是警方掌握的可疑车辆的车牌。民警悄悄尾随而后,部署抓捕行动。没过多久,出租车拐到了路边的加油站准备加油,民警意识到抓捕的时候到了。
  民警也装作加油,将车辆停在出租车后,一人装作下车联系加油人员,径直走到出租车的车头前,通过车前的挡风玻璃窥探车里的情况,另外两个民警已经偷偷潜到了出租车的车门两侧。就在出租车的司机摇下窗户,招呼加油站工作人员加油的时候,民警悄悄出示了警官证,给工作人员做了一个禁止的手势,加油站工作人员非常机警,大喊“师傅,你的油箱盖打不开啊,你过来看看吧。”不知有诈的司机下车检查,就在他下车的间隙,站在前面的民警率先发力,控制住司机,随后进入出租车进行检查。
  残疾女子携带450.5克冰毒
  打开出租车后车门,民警看到后座上坐着一名身穿红色棉衣的中年妇女,衣服很脏,而令所有人都吃惊的是,这名中年妇女高度残疾,双腿严重萎缩,无法正常行走。
  难道这就是毒贩?就在民警亮明身份后,车上坐的女子脸色煞白,对于警方的一切询问,装聋作哑,民警将她从出租车里扶出送上警车,从始至终,女子一直死死地拿着她的包,坐上车后,迅速将包放在身后压着,这一举动引起了民警的怀疑。
  在对出租车进行地毯式搜查无果的情况下,民警想到了女子随身携带的包,难不成她真能把这么多毒品放在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
  果不其然,民警在女子携带的包里查出一大包冰毒,经过称重,足足有450.5克,按照徐州黑市均价800元一克来计算,这些货至少能卖36万元。
  残疾人贩毒团伙浮出水面
  由于查获的毒品量比较大,涉案人员比较特殊,民警怀疑在该名残疾中年妇女背后一定还有一个供货销货的团伙,于是民警连夜对女子进行审讯。
  据民警了解,当场被捕的中年妇女姓孙,今年50多岁,刚刚从河南上线拿到货,正要返回徐州进行出售,不想却被民警抓住。孙某交代,这条“线路”是她从情人李某的手中取得的。
  原来孙某和李某同是残疾人,两人最早相识于营运车辆时,当孙某得知李某贩毒时,曾劝说李某不要做犯法的事,可是自己却禁不住诱惑,也加入到贩毒的行列中,由于残疾人的身份不引人注意,做了几次都非常顺利,孙某胆子越来越大,用她的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每次出去购买毒品,她都是租一辆出租车,和上线在出租车上交易,交易完直接返程,毒品就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
  据孙某交代,当初接下贩毒生意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但是情人李某异常精明,打通了下线的分赃渠道,只要能接到毒品,不愁销路,这让孙某干起来轻车熟路,一点都不费力。
  这条下线清一色都是残疾人,利用残疾人来散货,非常隐蔽不易发现,经过李某一段时间的经营,手上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线路已经搭好,生意是源源不断,可是李某却因为自己的暴脾气让这条财路差点就断了。原来在一次接赃的时候,个性火爆的李某通过大彭收费站时,和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一怒之下,李某用拐杖将对方打成了重伤,赔偿了大笔的医药费后没钱进货了,为了让这条财路还能畅通继续赚钱,李某介绍情人孙某接下了贩毒的生意,并将上线和下线统统给了孙某。
  400多克冰毒转手利润就可翻几倍
  据孙某交代,上线的身份她不清楚,只知道是河南平顶山人,每次交易的时间和地点都是对方定,行踪比较隐蔽。下线主力买家是石某,外号“石爬子”。石某身有残疾,双腿高度截瘫,不能行走,出门只能将身体放在活动的木板上,用手扒地移动身体,又姓石,绰号由此而来。根据孙某的供词,很快李某和石某相继落网。一条分工明确的残疾人贩毒分赃团伙大白天下。
  李某,安徽人,长期生活在徐州市铜山区,一条腿残疾。据李某交代,走上贩毒路也是迫不得已。李某身有残疾,在社会上生存实属不易,但生性要强的他处处不输人,他与人合伙做生意,可惜由于好高骛远、轻信别人,被朋友骗了精光,就在他走投无路时,认识了一个河南人,就是这个河南人改变了他,让他走上了贩毒的道路。
  据李某说,最初他也很怕,特意将手中的拐杖做了手脚,将中间掏空,每次贩毒都把毒品塞到拐杖里,可是随着贩毒次数的增加,一次次的成功让李某胆子大了,行事也更加放任。“我很多次就把毒品放在塑料袋里或者包里,过关卡,一看我是残疾人,根本没人检查。”李某说。
  当民警问到,有没有想过收手时,李某坦白,没有!因为利润太高了。要不是因为没钱,不会把这条财路让给孙某。
  据民警介绍,徐州黑市上冰毒动辄700-800元每克,有时甚至能卖到1000元每克的价格,李某从上线拿货价每克只要100元。一般给石某的货最便宜,卖200—250元每克,一克挣100-150元。而石某再以300-500元一克不等的价格给“二级分销商”或者其他平时常到他这里拿货的瘾君子,这450多克的冰毒,一转手就是几万或者十几万的收益。
  市区一教美术的女教师成“瘾君子”
  民警进一步对此案进行调查,竟然发现从石某处购买冰毒吸食或是二次销售的竟达20多人。其中的吸毒者也是来自各行各业,而一个常客让民警有点措手不及,此人是我市市区某中学一名教美术的女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她,外表看上去干净靓丽,没想到竟也是一名“瘾君子”。
  在随后的审讯中,该女教师对吸毒的行为供认不讳,也表示非常悔恨。据她交代,之所以染上毒品,来自于工作压力太大,刚参加工作,每天都要应对很多教案。在一次和朋友外出时,被朋友怂恿尝试了一次,之后但凡遇到精神压力的时候,就靠吸食冰毒来解压。
  截至昨天,警方抓获贩毒嫌疑人8人,其中4人被批捕,抓获吸毒人员20余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的审理中。
  ■相关新闻
  毒品不纯 转卖好友
  想靠吸毒镇痛的聋哑男子
  因贩卖毒品被判拘役3个月
  本报讯(记者 文新 通讯员 杨亚琼 冯玉荣)聋哑人黄某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十余年,病发时痛不欲生。为了缓解疼痛,黄某恋上了毒品,还将用不完的毒品转卖给好友。近日,鼓楼法院对这起贩卖毒品案进行宣判,被告人黄某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33岁的黄某是徐州本地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一直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后来,他偶然接触到了毒品,发现吸食毒品后,身体上的疼痛缓解了,人也舒服很多。黄某在吸毒的同时还贩卖毒品,曾于2004年被判刑。
  2013年7月,黄某又购买毒品吸食,可是他发现这次的毒品质量并不好,觉得毒品不纯。正好有一位吸毒的朋友找黄某购买毒品。黄某索性把自己吸食剩余的10管(共约1克)海洛因,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这个朋友。
  没想到,黄某已经进入了公安的视野。案发后,黄某立即逃跑了,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网上追逃。2013年10月,黄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供认了自己贩卖毒品的事实。
  鼓楼法院审理此案时,考虑到黄某为聋哑人,专门为其聘请了通晓聋哑手语的翻译,充分保障了黄某的诉讼权利。在法庭上,黄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鼓楼法院审理认为,黄某贩卖海洛因不满十克,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依法应予刑事处罚。黄某曾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刑事处罚,现再次实施该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因被告人黄某系聋哑人犯罪,依法从轻处罚。黄某能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对其从轻处罚。综合上述情节,鼓楼法院依法判处黄某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