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3年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5-04-08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5-04-08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记者 王琳
3年的大学光阴能做什么?对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孙存治来讲,3年让他成为拥有智能音乐餐盘、多功能工具锤、吸附齿条移动式爬壁机器人、多功能智能鞋、可制暖及照明的手套和新型自动吸管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达人”。这个出身农村家庭的大男孩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校园里一枚不折不扣的“创客”。
上小学就开始捣鼓电路
今年24岁的孙存治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1991年出生在连云港灌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五。
物质生活的匮乏没有让孙存治自怨自艾,生性乐观开朗、爱动脑筋的他读小学3年级时就迷上了电路的创新设计,“我把家里的白炽灯灯泡拆下来,用3伏的变压器连接,一通捣鼓后,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我觉得真是太奇妙了。”
同龄的男孩子都玩“汽车坦克”、舞“枪”弄“棍”,孙存治却“宅”在家里捣腾“电”,灯泡、电线、变压器这些带电的东西是他童年最爱的“玩伴”,就连4年级时有一次被220伏电压狠狠地电了一下,也没有打击他的热情,因为年少的孙存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发明家,用知识和智慧去回报社会。”
智能音乐餐盘开启发明之路
2012年,孙存治考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孙存治说,为了全力供他和哥哥读书,三个成绩优异的姐姐都相继辍学,这更激励着他向着梦想前行。
作为B档建档贫困生,家里每月只能给他400元的生活费,贫困没有让他退缩,大一上学期,孙存治在校内的食堂做了6个月的保洁员勤工助学,也正式开启了他的发明之路。“在食堂刷盘子的时候,我开始琢磨,要是有一种盘子,吃饭的时候能自动播放音乐,用美妙的音乐代替嘈杂的环境,岂不调节身心?”说干就干,没有学过专业的制图,孙存治就泡在图书馆里自学,经过1个月的反复实验,智能音乐餐盘终于被成功设计出,“当饭菜被盛入盘子里,只要超过10克,食物的重量就能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触发音乐开关,自动播放《高山流水》这些轻音乐,等吃完饭音乐也自动停了。”2013年10月30日,孙存治的首项发明顺利申请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源自生活中灵感迸发
大一下学期,一次在餐馆里吃饭,让他有了新的发明思路,“筷子和吸管是大家吃饭、喝饮料时要用到的,但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吸管既浪费资源,又要交替使用很不便,要是把它们合二为一,就能实现灵活转换、卫生健康。”孙存治使用铝合金材料,设计出空心的筷子,内部安装有动力转换箱、弹簧密封箱、橡胶皮垫等零部件,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在作为筷子使用时下端口能自动封住,实现筷子和吸管功能的切换。这项“新型自动吸管筷”发明在2014年3月27日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大二是孙存治发明创造的丰收期,这一学年,他收获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大二下学期的“吸附齿条移动式爬壁机器人”,是孙存治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项发明专利,这个用一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垂直吸附在玻璃、墙壁、黑板等物体上,实现上下、左右、斜线、转圈等复合动作,还能按照设计的轨迹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并按指令完成擦玻璃、擦黑板等动作,在高空作业方面可以取代人工。这项发明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大赛和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特等奖。
坚持梦想规划未来创业路
尽管发明屡获成功,但孙存治觉得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离发明家的梦想还有很大差距,可是他相信“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天道酬勤而不顾惰者”。孙存治每天早上坚持6点起床晨读,晚上7点到9点,图书馆阅览室一定会有他的身影。
他把每月省吃俭用剩下的几十元钱都积攒下来买零件做模型,学校为了支持他创新发明,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空闲教室做工作室,而他也常常利用课间十分钟跑到工作室钻研,哪怕这点时间只够打个孔。在他脑海中只有四个字———“坚持梦想”。
孙存治的学业没有因为创造发明而受到影响,反而各科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综合测评成绩占据专业前十,学年成绩总分位居专业第一,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 思政实践教学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发明达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即将面临毕业的孙存治目前正在苏州一家研发型电子企业实习,“我希望先进入公司的研发部门参与新产品设计与研发,在这个岗位上沉下心做5年,积累一些设计经验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广交人脉。5年后考虑创业,希望到时能走研发型企业的道路。”
其实,孙存治在实习岗位上已经有了两项发明创意,“产品需求量大却完全依靠纯人工,我想帮公司设计出一条自动生产线提高工作效率。还有一项工序是插针,如头发丝一般的细针要10元一根,人工很容易变形和漏插,我还想发明机械化自动插针。”
发明创造并非一帆风顺
对话:
发明创造并非一帆风顺
记者对这个发明达人充满好奇,一番对话后了解到,孙存治的发明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问:你是怎么想到发明“多功能工具锤”的?
答:有一次在校外看到电子维修工爬到高高的电线杆上工作,腰上挂着一串笨重的工具爬高上低,很危险,就用了两周的时间发明出了“多功能工具锤”,集锤子、螺丝刀、卷尺、测电笔等多功能于一身。
问:“多功能智能鞋”是做什么用的?
答:我喜欢看同学打篮球,但他们脱下来的球鞋实在是味太大了。我就利用电子元件和机械结构,在三周的时间里发明出了能智能取暖、快速散热和除臭的“多功能智能鞋”。
问:“可制暖及照明的手套”是如何实现这么多功能的?
答:有一年冬天,夜里下着雨,我戴着手套骑车也十指冰凉,于是就利用碳纤维制热层、温度传感器以及夜光灯装置,发明出了可以夜间照明、探路、智能控温的手套,也是用了三周的时间。
问:感觉发明创造对你来讲挺容易,是吗?
答:当然不是。我经常会遇到设计结构不合理、功能模块不健全、相关的知识面窄等问题,遇到难题就多请教老师,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倒。
3年的大学光阴能做什么?对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孙存治来讲,3年让他成为拥有智能音乐餐盘、多功能工具锤、吸附齿条移动式爬壁机器人、多功能智能鞋、可制暖及照明的手套和新型自动吸管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达人”。这个出身农村家庭的大男孩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校园里一枚不折不扣的“创客”。
上小学就开始捣鼓电路
今年24岁的孙存治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1991年出生在连云港灌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五。
物质生活的匮乏没有让孙存治自怨自艾,生性乐观开朗、爱动脑筋的他读小学3年级时就迷上了电路的创新设计,“我把家里的白炽灯灯泡拆下来,用3伏的变压器连接,一通捣鼓后,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我觉得真是太奇妙了。”
同龄的男孩子都玩“汽车坦克”、舞“枪”弄“棍”,孙存治却“宅”在家里捣腾“电”,灯泡、电线、变压器这些带电的东西是他童年最爱的“玩伴”,就连4年级时有一次被220伏电压狠狠地电了一下,也没有打击他的热情,因为年少的孙存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发明家,用知识和智慧去回报社会。”
智能音乐餐盘开启发明之路
2012年,孙存治考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孙存治说,为了全力供他和哥哥读书,三个成绩优异的姐姐都相继辍学,这更激励着他向着梦想前行。
作为B档建档贫困生,家里每月只能给他400元的生活费,贫困没有让他退缩,大一上学期,孙存治在校内的食堂做了6个月的保洁员勤工助学,也正式开启了他的发明之路。“在食堂刷盘子的时候,我开始琢磨,要是有一种盘子,吃饭的时候能自动播放音乐,用美妙的音乐代替嘈杂的环境,岂不调节身心?”说干就干,没有学过专业的制图,孙存治就泡在图书馆里自学,经过1个月的反复实验,智能音乐餐盘终于被成功设计出,“当饭菜被盛入盘子里,只要超过10克,食物的重量就能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触发音乐开关,自动播放《高山流水》这些轻音乐,等吃完饭音乐也自动停了。”2013年10月30日,孙存治的首项发明顺利申请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源自生活中灵感迸发
大一下学期,一次在餐馆里吃饭,让他有了新的发明思路,“筷子和吸管是大家吃饭、喝饮料时要用到的,但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吸管既浪费资源,又要交替使用很不便,要是把它们合二为一,就能实现灵活转换、卫生健康。”孙存治使用铝合金材料,设计出空心的筷子,内部安装有动力转换箱、弹簧密封箱、橡胶皮垫等零部件,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在作为筷子使用时下端口能自动封住,实现筷子和吸管功能的切换。这项“新型自动吸管筷”发明在2014年3月27日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大二是孙存治发明创造的丰收期,这一学年,他收获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大二下学期的“吸附齿条移动式爬壁机器人”,是孙存治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项发明专利,这个用一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垂直吸附在玻璃、墙壁、黑板等物体上,实现上下、左右、斜线、转圈等复合动作,还能按照设计的轨迹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并按指令完成擦玻璃、擦黑板等动作,在高空作业方面可以取代人工。这项发明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大赛和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特等奖。
坚持梦想规划未来创业路
尽管发明屡获成功,但孙存治觉得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离发明家的梦想还有很大差距,可是他相信“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天道酬勤而不顾惰者”。孙存治每天早上坚持6点起床晨读,晚上7点到9点,图书馆阅览室一定会有他的身影。
他把每月省吃俭用剩下的几十元钱都积攒下来买零件做模型,学校为了支持他创新发明,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空闲教室做工作室,而他也常常利用课间十分钟跑到工作室钻研,哪怕这点时间只够打个孔。在他脑海中只有四个字———“坚持梦想”。
孙存治的学业没有因为创造发明而受到影响,反而各科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综合测评成绩占据专业前十,学年成绩总分位居专业第一,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 思政实践教学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发明达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即将面临毕业的孙存治目前正在苏州一家研发型电子企业实习,“我希望先进入公司的研发部门参与新产品设计与研发,在这个岗位上沉下心做5年,积累一些设计经验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广交人脉。5年后考虑创业,希望到时能走研发型企业的道路。”
其实,孙存治在实习岗位上已经有了两项发明创意,“产品需求量大却完全依靠纯人工,我想帮公司设计出一条自动生产线提高工作效率。还有一项工序是插针,如头发丝一般的细针要10元一根,人工很容易变形和漏插,我还想发明机械化自动插针。”
发明创造并非一帆风顺
对话:
发明创造并非一帆风顺
记者对这个发明达人充满好奇,一番对话后了解到,孙存治的发明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问:你是怎么想到发明“多功能工具锤”的?
答:有一次在校外看到电子维修工爬到高高的电线杆上工作,腰上挂着一串笨重的工具爬高上低,很危险,就用了两周的时间发明出了“多功能工具锤”,集锤子、螺丝刀、卷尺、测电笔等多功能于一身。
问:“多功能智能鞋”是做什么用的?
答:我喜欢看同学打篮球,但他们脱下来的球鞋实在是味太大了。我就利用电子元件和机械结构,在三周的时间里发明出了能智能取暖、快速散热和除臭的“多功能智能鞋”。
问:“可制暖及照明的手套”是如何实现这么多功能的?
答:有一年冬天,夜里下着雨,我戴着手套骑车也十指冰凉,于是就利用碳纤维制热层、温度传感器以及夜光灯装置,发明出了可以夜间照明、探路、智能控温的手套,也是用了三周的时间。
问:感觉发明创造对你来讲挺容易,是吗?
答:当然不是。我经常会遇到设计结构不合理、功能模块不健全、相关的知识面窄等问题,遇到难题就多请教老师,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