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殷墟出土文物珍品特展”昨亮相

2015-03-27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5-03-27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3月26日至5月25日,一场持续2个月的文化巡展将带领徐州市民穿越时空,领略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徐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维商其祥———殷墟出土文物珍品特展”昨日首次亮相徐州。距今3000多年的卜骨、青铜礼器、上古美玉等商代殷墟出土的珍贵文物及殷墟发掘历史图片,将给公众带来追溯华夏文化本源的别样体验。据悉,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
  此次展览的展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提供,共展出安阳商王朝殷墟出土的珍贵文物97件(组)。有保存完整、卜辞清晰的卜甲、卜骨;有形体完美、纹饰绮丽的青铜礼器;有精雕细琢、通灵由心的上古美玉,还有珍贵的陶器、兵器、车马器等,真实地揭示了3000多年前殷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青铜器展品中,将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原大复制品。 
  穿越3000年,来看“后母戊鼎”
  昨天,徐州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慕名前来观看殷墟文物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岁月尘封了三千年,留下“悲麦秀于殷墟”的浩叹。
  在青铜器展品中,最为亮眼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原大复制品。 
  据介绍,“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就是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那件国宝级的青铜重器。“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鼎最初被定名时,专家根据其腹部上所刻文字而为其取名“司母戊鼎”,后经考古、古文字研究都认为应是“后母戊鼎”。2011年,国家博物馆正式将该鼎定名为“后母戊鼎”。
  刻辞甲骨 龟壳上记录妇好出征的故事
  展厅中,形态各异的甲骨是一大看点。甲骨背面有凿痕。甲骨上有刻辞,有的祈求丰收,有的占卜军事活动,有的问卜死亡。
  “龟壳与牛肩胛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正是在上世纪初被发现,真实的商朝才逐渐清晰。”博物馆群工部主任杜益华介绍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卜甲是龟肚子上的甲,这块卜甲上面是有关妇好史迹的甲骨刻辞。”杜益华说,商代用龟有严格规定,必须一尺二寸,合今天20.34厘米。
  记者仔细观察每一块龟甲上的字,细密的象形字雕刻精细。“象形字你可以理解为‘儿童简笔画’,一定是一个独体字,而且基本都发展成今天的偏旁部首了。”杜益华说。
  在这块卜甲背面的展板上,记录着“妇好伐羌”的故事。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多次征战沙场,为商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另有一块卜甲的刻辞是“祈雨求和”。收成是国家的命脉,求雨是祭祀很主要的内容。
  刻有“彭”字的甲骨虽然没有展出实物,但展板《信史大彭》上清晰地记载着“彭城”这一古老称谓的来由。
  “殷墟文物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刻辞甲骨的出土。”杜益华说。
  “甲骨文怎么写,怎么读?”面对市民张女士的疑问,杜益华现场解答:“巫师先对乌龟的腹甲做一定加工处理,再在甲面上钻孔,用火烧烤底部,另一面就会出现裂纹。在龟甲尚有温度时,用铜质的‘笔’在龟甲上写字。顺序是,沿着裂纹从龟甲的四周向中心写,因此读甲骨文也是从四周向中间读。”  
  青铜器 最萌“猫头鹰”背靠背
  殷商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达到了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
  “这是一个‘信仰至上’的时代,中国人空前绝后地听从神的旨意,来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因此,祭祀所用的青铜器也精美至极。”杜益华说。
  记者看到,玄鸟、凤凰都是商朝的图腾,在青铜礼器上经常出现。展出的青铜器中,不仅有血腥的杀戮与祭祀的庄严,还有商朝高超的艺术造诣。铜方斝作为殷墟时代的酒器,造型极为精美大气。
  “青铜器不应该是青铜色的吗,怎么展出的都是绿油油的?”有市民问道。
  “这其实是深埋地下几千年锈蚀的结果。”杜益华解释说,青铜就是铜、锡、铅的合金,刚铸造好的青铜器是金黄色的,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是因为后期发掘出来的颜色而这样定义。
  一排3个铜铙由大到小一字排开。“这不是编钟,编钟是倒悬着敲的,这是正着拿敲的,叫铙。”杜益华笑着说。
  造型最为独特的当属一件名为“铜鸮卣(xiao you)”的青铜酒器。外形是两只背靠背的鸮鸟,也就是猫头鹰。外形酷似手机游戏中的“愤怒的小鸟”。据介绍,卣是用来盛酒的,而且是盛一种祭祀用的香酒。
  上古美玉 古代玉器文明的首个巅峰
  一块块美玉也颇受市民喜爱。据介绍,殷商时期雕琢精美的玉器常常充当祭祀礼仪用器,从而被赋予丰富的信仰内涵,雕琢精美、装饰繁缛。动物形玉器惟妙惟肖,它们是贵族们生活意趣的生动反映。
  妇好墓中出土的小玉人,在专家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后人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祖先的模样,玉钺上能很清晰地看到切割的痕迹。
  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玉龙形玦。两面均雕作蟠龙形,首尾相对。蘑菇形角,长目,露齿,背上出脊齿,颈部对钻孔。构思巧妙,造型规整,线条娴熟流畅,是商代典型龙形佩饰。   
  殷墟珍贵文物首次来徐展出
  “这是一个具有深度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展览,殷墟珍贵文物首次集中出现在徐州。”徐州博物馆馆长孟强说,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既有文献记载又有甲骨文、金文等考古资料完全证实的一个古老王朝。
  据介绍,在徐州本地的考古中,在茅村、贾汪及县区等地也发现过一些商代遗址遗迹,但经过科学考古发掘清理的,只有茅村蔡丘遗址,那是一处商代祭祀遗址。徐州本地的遗址也曾经发现过零星卜骨,但上面没有文字。在安阳殷墟发掘出土的商代卜辞甲骨上,铭刻着中国最古老的系统性文字甲骨文。
  这次展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亲眼目睹3000多年前帝王们占卜问疑所留下的甲骨和文字,书法爱好者可以近距离观摩三千年前甲骨文、金文实物,领略奴隶制社会鼎盛时期的青铜文明。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记者  徐晓旭 实习生 刘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