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市区19条河道是如何贯通的

2015-03-27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5-03-27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记者 杨洁  

  每天早上天一亮,家住滨河花园小区的宋先生,都会沿着徐运新河锻炼晨跑,伴着碧波荡漾,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信步于绿柳红花之中,好不惬意。
  时间倒退到一年半前,这里恶臭难闻,市民都是掩鼻而过,更不用说沿河晨练了。
  2013年6月,我市实施了以提升水质、编制水网、增加水量、打造水景为目标的“水更清”行动计划,围绕云龙湖、故黄河为重点,创造性的贯通沂沭泗、故黄河、奎河水系,实施引清水入城、水系贯通工程。徐运新河、荆马河、三八河、马场大沟等多条“断头河”、“死水河”、“臭水河”,依傍故黄河喝上了京杭运河水,实现了活水涌动,清水畅流。
  目前,市区的19条主要河湖已经完成全面贯通任务的96%,水质提升了一个级次,水体流动能力由原来20万方/天提高到50万方/天。19条河流是怎样实现贯通的?贯通后的面貌如何?前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曾经:多是排污沟、死水河
  “市区的19条主要河道中,除故黄河、丁万河、玉带河、闸河外,徐运新河、三八河等大部分河道都是死水河、断头河,常年无法进行清淤补水。原因就在于,这些河沟过去大都是城区排污大沟,主要承担着沿线居民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功能。”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韩刚说起整治前河道的状况,不禁皱起眉头。
  在“水更清”计划实施前,韩刚进行过多次实地调研,“以前河水是黑臭的,两岸都是垃圾。”韩刚说,19条河道中,其中有些截污不完善,甚至没有实施截污工程。像三八河、马场大沟、徐运新河,整治之前的源头就是居民排的污水,补水全靠下雨。 
  水流动:不能单靠某个独立水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徐州主城区的河沟告别黑臭的根本办法,就是让水系贯通,实现有活水源头,真正畅流起来。
  2013年,徐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同年6月,我市正式启动了“水更清”行动计划,围绕“河湖连通惠民生、人水和谐润彭城”目标定位,通过控源截污、清淤贯通、生态修复、资源利用、长效管理等综合措施,提升水质,编织水网,增加水量,打造水景,加快建设城乡一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徐州。
  “水流动起来,不是哪一个独立的水体做好就够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采取相应的措施。”韩刚说,控源截污是让河水告别黑臭的根本所在,清淤贯通将黑臭的底色清除,通过生态修复使河水长清。与此同时,对于流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可以转变为有用之水,浇灌绿化、服务企业。因此“水更清”行动计划中的任何一环都至关重要。
  控源截污:让污水走该走的道 
  说起黑臭河道,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徐运新河、三八河、马场大沟。这几条具有代表性的“死水河”,在今年全部实现贯通,有了活水源头。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殷庄路殷庄闸附近的徐运新河,眼前河水清澈,两岸翠柳摇曳,美不胜收。
  鼓楼区农水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徐运新河建成于1984年,迄今有30多年历史了。其间,也曾进行过几次清淤,但毕竟是死水河,居民污水都排进这条河里,长期淤积恶臭难闻。“在鼓楼区境内,大部分河沟都是死水河。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企业排污进河,导致河沟变成臭水沟。”鼓楼区农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全市启动了“水更清”行动计划。徐运新河作为市区19条主要河道的贯通河流之一,进行了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作为水系贯通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截断污染源。鼓楼区关闭了徐运新河两侧6个排污口,其中有生活污水口也有企业控源污口。
  “堵上的排污口是为了防止污水再往河里流,并且将污水口接入到截污管线,让污水走它该走的道。”该负责人表示,徐运新河以前就有截污管网,但是工程不完善,污水口没有接到管网里,导致截污管网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水更清”行动计划的控源截污工程,对河道沿线企业、养殖污染点源一律关闭搬迁;市区河湖沿线排查,排放口逐个核实,污水一律接管处理;排查黄河、奎河等沿线老管网,进一步提升了截污能力。
  “老城区排水系统都是雨污合流、新城区已经实现了雨污分流。”韩刚说,我市正在逐步规划,对老城区的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有效的控制污染源头。
  河道清淤:直到看见河床的新土
  解决了污染源问题之后,徐运新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澡”。“‘水更清’就要底干净。去年用了三个月时间对徐运新河进行了清淤。最深的地方接近一米,工人站在里面深度及胸。”鼓楼区农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的水是黑臭的,河底的淤泥也是黑臭的。淤泥一直清理到看见微黄的新土色,看见河床为止。
  与徐运新河相比,马场大沟黑臭状况不仅让水利部门头疼,更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马场大沟是比较典型的黑臭河道,沿线有企业排污、有养殖场和小作坊,污水都直接排到大沟内,长期堆积,散发无法忍受的恶臭。”韩刚说,后来马场大沟取缔了两岸的小作坊、养殖场,又进行了清淤贯通,沿线绿化种植,环境大为改观。
  据介绍,“水更清”计划实施以来,以云龙湖、故黄河为市区水环境提升的中心和枢纽,对上下游沿线以及新城区共19条河道进行清淤贯通、定期轮浚,实现水系相连、多源互济。
 “另外,奎河、玉带河都进行了生态修复。”
  净水:云龙湖水质透明度可达到1.5米
  韩刚说,为了让市区19条河湖水质更好,在云龙湖、故黄河两个市区补水源头建设了净水厂,分别是南望净水厂和丁楼净水厂。
  据了解,丁楼净水厂从故黄河市区段上游丁楼闸前取水,经净化处理后的水进入故黄河。而南望净水厂自玉带河取水,经净水处理后通过河道进入云龙湖,考虑到云龙湖的万人游泳场夏季开放,水质要接触人体,因此南望净水厂的水质处理工艺比丁楼更复杂一些。目前,这两项工程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运行后,云龙湖的水质透明度可达到1.5米。
  韩刚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十座污水处理厂,服务十九条河道截污管网的污水处理,还建设奎河、丁万河、荆马河、龙亭(在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通过对污水的处理,使其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绿化、电厂循环冷却等,实现了“尾水归槽、清水绕城”。 
  云龙湖:两渠道24小时不间断补水
  作为调水枢纽的云龙湖、故黄河,它们是怎样实现补水的?
  韩刚说,云龙湖补水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丁万河翻京杭大运河的水,在通过闸河和玉带河进入云龙湖;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新河矿地下水24小时不间断补水进入云龙湖。仅地下水的补水量一年约1700万方,相当于接近两个云龙湖的水量。
  利用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新河矿每年向云龙湖补水1700多万吨,开创了国内闭坑矿井水利用与治理的成功范例。目前,全市矿井水年利用率达43%,远高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 
  故黄河:一年补水量相当于18个云龙湖
  云龙湖的水通过八一大沟进入奎河,因此云龙湖也是奎河的源头水。同时,奎河也与故黄河实现了贯通。韩刚说,“五六年前,奎河与故黄河就已实施了贯通工程。现在,故黄河又与徐运新河、三八河等18条河道实现贯通,整个水系活了起来。”
  丁万河是架起京杭运河和故黄河的桥梁,故黄河通过丁楼闸、天齐闸两级翻水京杭运河,以平均每天50万方的水量进行补水,平均一年下来的补水量达到1.8亿方,相当于18个云龙湖的水量。
  通过故黄河,市区的其他主要河道也“饱饱”地喝上了京杭运河水。 
  水质:黑臭河劣五类水提升到四类水
  贯通之后,水质有什么变化吗?除了云龙湖水质达到二到三类、故黄河水达到三类之外,其他的河湖水质基本达到四类。这是什么概念呢?
  据介绍,地表水水质分为五类。通俗地说,五类水是最低档次,低于五类都被称为劣五类,比如有毒水,也称为劣五类。五类水中如果重金属不超标的话,可能用于农业灌溉;四类水没有臭味,可以作为景观水,但不能与人体接触;三类水可以作为地表水源地的原水,经过工艺处理后,水可以饮用;二类水的水质比三类更好,也是可以作为地表水源地的原水,如骆马湖的水;一类水是水质级别最好的,可以达到直接饮用。这一类水在长江、黄河的源头。如,西藏喜马拉雅山等。
  韩刚说,过去的三八河、马场大沟等臭水河、死水河都属于劣五类水。现在基本提升到四类水的级别。 
  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市场化保洁
  在位于天齐路的天齐闸站,翻滚的水花在丁万河内涌动。“水面下是一个蜗牛泵,河面上方有个监控摄像头,通过这个可以监测到翻水的水量,远程自动化控制调节。”市区河道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齐闸站还在建设中,距离泵站不远的河道下游,建设一个横跨河面的格栅机。这个是用来“拦截”河面漂浮物的。
  “奎河市区大约有12公里,平均每一公里有一条保洁船,每条船上有两个保洁人员。规定打捞上来的漂浮物水草,在河岸上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市区河道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 
  计划:“水更清”二期方案即将启动
  今年6月,“水更清”一期工程将全面完成,故黄河、丁万河、闸河、玉带河、三八河、张屯河、肖庄河、大韩河、拦山河、人民河、顺堤河、徐运新河、老房亭河、荆马河、马场大沟、官庄引河、琅河、闫河、奎河等市区19条河道实现贯通。届时,通过郑集河补水线路治理工程,市区河道将改喝“微山湖”水。
  另据了解,“水更清”二期方案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将重点围绕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里湖、大湖、吕梁湖、潘安湖等“七湖”开展水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