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
2015-03-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5-03-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周末,市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气象观测站和九里山气象科普馆向市民开放,几百名市民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气象探秘之旅。【揭秘】
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个仪器是用来测什么的?”“卫星云图原来是这么回事!”3月21日上午,在市气象局天气预报会商室、大气观测场、制作中心,到处都是前来参观和咨询的市民。无论是大学生、中小学生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都很好奇: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天气预报是从分析气象资料开始的。”市气象台副台长———27号预报员吕翔告诉大家,预报员需要分析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同时参考多家数值预报产品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现在天气资料大都是靠各种气象仪器监测的,我们只要坐在电脑前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对天气做出准确判断。”吕翔一边说着,一边滑动着手中的鼠标向市民演示。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市已建立了100多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并拥有了先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吕翔说,“我市的天气雷达就设在九里山顶,通过发射电磁波,能探测到最大半径为460公里的降水粒子及降水强度,覆盖范围可达整个淮海经济区,使徐州地区的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解惑】
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多少
“经常预报明天有雨,可第二天根本没见雨滴啊?”很多市民提出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大家对时间发布上的不了解,其实每天从媒体了解的天气预报是发布的当天20时到次日20时的天气。有时夜间下了小雨、白天天气转晴,尤其是雨量较小的话,早晨看不到降水,人们会误认为预报得不准。”吕翔解释说,“再就是为了提前制作天气预报录像带,每天下午3时前就得做出预报结论,实际预报时间比看到的还要提前5小时以上。而预报制作离对外发布的时间越短,准确率会越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普遍达到80%至87%,而江苏省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徐州天气预报准确率超过90%,在全省‘三甲’以内。”吕翔告诉记者。
【趣事】
播报员身后居然不是地图
在气象局的制作中心演播室,大家惊讶地发现,预报员并不像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指”着地图播报,他们的身后只有一块蓝色的幕布,他们就在这块干净的幕布上“指指点点”。可是为什么观众看电视时,会发现气象主播身后是一幅地图呢?原来这是使用了“抠像”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主持人背面是蓝色,“抠像”之后,凡是画面中的蓝色都会变透明,然后将抠掉颜色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面。
此外,气象预报员左侧还有一个监视器,他们在播报的时候可以从那里看到合成后的效果画面,也可以通过监视器来确认具体位置。
【提示】
哪款天气预报APP最准确
开放日的现场,市民就关心的问题,纷纷向预报员提问,其中,人们最好奇的是,现在手机软件里哪款APP最准确?
“没有任何一款APP是完全准确的。”工作人员张方方告诉大家,现有的手机天气软件,一部分是与气象部门合作的,还有很多软件是通过抓取软件,直接盗用气象部门对外发布的天气预报,或直接从国外的气象网站转载,经过相应转换,进行包装后将预报呈现给用户。要实现准确预报,必须要有密度很大的数据支撑,而大多数天气软件的数据密度都不够,预报结果自然也就不准确了。“特别是涉及地区性的具体预报,数据的收集、计算,还是要依赖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结果。”
据了解,市气象局每天都会在“徐州市气象局”官网、新浪官方微博“徐州气象”和官方微信“徐州气象”发布实时天气信息,市民也可通过96121电话查询每天的天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