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乞讨者起身能走 专人送米线鸡蛋
2015-03-03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5-03-03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记者 沈扬)无论繁华闹市,还是背街小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乞讨者常常不期而遇。
他们之中,不乏真正因为生活所迫、穷困潦倒而走上街头者,亦有为数不少的职业乞讨者混杂其中。面对亦真亦假的乞讨者,援手,伸不伸?钱财,给不给?这样的疑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近日,市民刘先生打进晨报热线,讲述了他在闹市遭遇假乞丐的骗局,乐善好施的刘先生心凉了半截,想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连日来,记者走上街头,暗访我市部分街头行乞人员的乞讨经过。更用多组镜头对两名结伴乞讨者全天行乞过程进行记录,发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市民投诉
欲施舍遇到假乞丐
市民刘先生介绍,2月26日中午,他在经过淮海东路万虹桥电子市场时,看到大门口有两名上了年纪的妇女在乞讨。地上铺着一床被子,年纪大的妇女躺在上面,旁边是一名年纪稍轻的女子,不断地向来往路人磕头要钱。从外表上看,躺着的年老妇女像似患了重病,在她的身旁放着多张CT影像。而年轻女子的神色显得非常着急。
“我当时在路边等车,看两个人可怜,想拿点钱给她们,但就在这个时候,让我意外的事发生了。”刘先生说,就在他准备走向两名妇女时,他看到一名男子快步向两人走来,随后将一些吃的东西交给磕头的女子,两人简短交流几句后,男子转身离开。更令人惊诧的是,原本平躺在地上的老年妇女在此时坐了起来,端起送来的饭大口吃了起来。
刘先生说,两名妇女吃完饭后,交换了位置,开始由老年妇女磕头,另一人躺倒装病。而当晚,他在金地商都附近又见到了这两人,同样在用这种手段欺骗路人。
闹事乞讨
一人卧病一人讨钱
2月27日起,记者走上街头展开暗访,观察部分乞讨者的行乞经过,并用上千张照片对2名身处闹市的两名乞讨者从早上10点至晚9点,进行11个小时,不间断地暗访调查,拍下了二人一日行乞的全过程。其中,既出现了轮换磕头装病、也有人前来送饭,而一天下来给两人财物的好心人达数百人之多。
中山北路与河清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是金鹰商场。这里地处闹市中心,每日人流量巨大。
2月27日上午10时11分,记者来到该区域时,见到了正在行乞的一男一女,两人头发均已花白,看样子约60岁。地面铺着一层被褥,女子躺在被上,头上包着一块白布。旁边放着4个大小不一的布包和两张CT影像。男子身穿一身蓝黑色运动装,脚穿运动鞋,盘腿坐在躺着的女子身旁。
在男子的面前,放着一个灰色的布包,里面有五角、一元、五元等面值的钱币。面对不断过往的路人,男子不断点头,嘴巴张动,看样是在说话,也有时,他坐着看人来人往,一言不发。
想上厕所
重病乞讨者起身就走
记者在距离不远的一家快餐厅内对这两名乞讨者进行观察,约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基本都是男子在要钱、女子躺着一动不动。因为临近中午,过往行人比较多,大约有20多名市民注意到两人,施舍了一些小额现金。
中午12时25分,一直躺着不动的女子突然动了动身子,然后用左胳膊撑着地坐了起来。可能是这一举动吓到了路人,一名离得较近的市民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并注意起这名女乞丐,而女子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站起身揉揉腰、打了打衣袖上的土,向附近约20米处的肯德基餐厅走去。
女子身穿红黑条上衣,记者跟随发现,进入肯德基后,她直奔餐厅二楼卫生间。
中午12时38分,女子离开卫生间回到乞讨位置,男子见其回来,也去肯德基上了厕所。
大约6分钟后,男子返回,两人开始数布袋中乞讨得来的现金。因为距离较远,记者无法看清有多少钱。但能看到男子一手捏着一沓纸钞,另一只手在数钱,张数不少。数完钱后,女子重新躺下,又盖上被子,头上依旧蒙着一块白布。
专人送饭
两碗米线各加鸡蛋
从上午10时11分到下午1时07分,两名乞讨者除了各自上一次厕所,没有进食过。而且在女子躺着的过程中,一度两个多小时一动不动,极能忍耐。
下午1时08分,一名年约60岁的秃顶男子快步走向两名乞讨者,他两只手各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食物,男子走到乞讨者面前,在把塑料袋交给坐着的男乞讨者后,与其交流了一会儿,此时躺着的女子也抬起了头,3人聊了几句,显然彼此认识。
大约一分钟后,这名送饭的男子快步离开现场。
此后,两名乞讨者暂停乞讨,男子从身后的一个红包里掏出饭盒,两人把塑料袋放进饭盒,开始吃饭。
记者走近两人用手机拍摄,发现两人吃的是米线,每碗各一个鸡蛋。
频送财物
有人送钱有人送饮料
7分钟后下午1时16分,两名乞讨者吃完饭,收拾妥当,女子又像上午一样躺了下来,男子仍旧坐在其身旁,再次开始乞讨。
记者发现,这两人在吃午饭或起身去厕所时,过往市民都无人施舍。而一旦两人进入角色开始乞讨,就不断有市民伸出援手。
下午1时30分,一名女童跟着妈妈路过,小女孩给了一枚硬币;
1时37分,4名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路过,有两人掏出纸币给了乞讨者;
6分钟后,一名打车的女子在不远处站台下车,看到两人后掏出一张5元纸币给了他们……
到了下午3时28分,坐着的男子又去肯德基上厕所,5分钟后返回。正好遇到一个孩子走来给了他一包饮料。孩子走后,男子拿出饮料喝了下去。
下午4时27分,男子继续数钱;下午5时46分,他再次去上了厕所。
一下午,除了男乞讨者几次去厕所,躺着的女子几乎不动,而其间,70多名好心人送来财物。
换班上岗
伸援手的市民有300多人
晚上6时30分,坐了一天的男乞讨者和躺了一天的女乞讨者都站了起来,两人交换了位置。男子平躺在铺好的被褥上,头上裹上白布。女乞讨者并未坐在一旁,而是双腿跪地,开始不断地给路人磕头。频率很快,几乎每秒磕一次。
停停磕磕,女子重复着动作。晚6时58分,她拿出手机不断按键盘,看样是在发短信。之后又磕起头来。
晚7点、8点、9点,两人就这么一直“各司其职”。由于晚上逛商场、散步的市民比白天多,给两人施舍的好心人也明显增多。当晚9点30分,记者粗略统计,有300多名市民给了这两人财物。
晚9点33分,行人渐渐稀少了,男子坐了起来,女子也停止磕头,两人把装着钱的布带系好,又把地上的铺盖和被褥卷起装进大包。然后,男子背着大包,女子拎着小包,两人一路沿着中山北路行走,到古彭大厦路口向东转入淮海东路,一路向东步行,过了军供大厦又东行了100多米,才转入北侧一条小巷,进入了鼓楼区王大路,在一片老旧的小宾馆里,消失不见了……
保洁人员
不下雨二人便会来此
那么,这两人身份如何?已在这处闹市区地段行乞多久了?是否有真正的困难?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
昨日中午12点,两人依旧在同一地段行乞。记者走上前,试图与正在坐着的男乞丐交流。
“老师傅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躺着的大娘身体怎么样了?你们是夫妻吗?”然而,任凭记者怎么询问,男子一言不发,甚至看也不看。
“中午还有人送饭吗?”听到记者这句话,躺着的女子翻了下身,但两人始终未说话。
附近一名保洁员告诉记者,只要不下雨,这两人便会来该地段乞讨。“这两人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困难,每天给他们钱的人也不少,估摸着他们在这乞讨也有成月时间了。”
声音
市民:怕被骗伤了爱心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中山北路、淮海路、民主南路、复兴路等多个地段,发现在医院、商场、学校、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常会有乞讨人员出现。
这些人或是拿着一个瓷碗,直接坐在路边见路人不断作揖要钱,或是露出假肢、拄着拐杖,主动向路人要钱,或是类似这两名乞讨者,一人躺着一人磕头要钱。还有甚者拦车、拦路向过往市民要钱。可谓各式各样,但到底谁真的需要帮助?真假难辨。
记者随机对50名市民调查,有25人认为对卖艺乞讨的方式比较接受;21人觉得用“悲惨经历”、“可怜外表”乞讨的乞丐最不可信;41人表示对拦车、拦路要钱的乞丐最为反感。
“也不知道这些乞丐是不是真的?有时候看他们可怜,也确实想帮他们一把,但真的很怕在帮完他们之后,看到他们‘表演’的一面,这是对爱心和同情心的一种损伤。”有市民表示,尤其是看到一些健康的年轻人也在乞讨,抱着遗像或说钱包丢了,很让人看不下去,“就算他们不是骗子,这么年轻又身体健康,完全可以用劳动找工作挣钱,或者求助政府部门,不该如此行乞。”
民政:救助需自愿
市民政局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真正流落街头乞讨的生活困难人员,只要其主动向民政部门求助,都会得到无偿救助,救助站会为其安排食宿,必要的情况下还会为其购买车票,甚至陪送回家。
市救助站一位副站长昨天下午表示,从该站最新统计信息来看,我市去年全年救助人次超过9000人,前年救助人次也不下8000人,这种年救助人次近万的标准与其它城市相比并不低,接受救助的人群包括务工返乡被骗、被偷的民工,家境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以及痴、傻、呆等智商存在问题的人群。
“在街头乞讨流浪的人主动或者愿意接受救助的,在整体的救助人员中占比不大,而这部分人群中,还不排除有一些生活并不困难的职业乞讨人员。”这位副站长说,不论哪类人员,只要没有主动求助、或救助人员询问时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救助站都没有办法强制救助,更不能强制收容或强制将其遣送。即使乞讨者并非真正困难,其乞讨过程存在一种“表演”的成分,救助站也不好过多干预。“一般遇到这样的人员,我们可以向公安部门反映,但下一步如何处理,往往没有明确的办法。”
律师:假冒身份或涉嫌诈骗
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茂通表示,如果生活正常、自身无肢体残疾,能通过日常劳动谋生的人员,却假冒残疾人身份、骗取他人的爱心和信任,达到讨要钱财的目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涉嫌诈骗。
“一旦涉嫌诈骗,除了会在道德层面遭到社会谴责,还违反了法律。如果诈骗数额较小,违反治安条例,警方有权对其拘留并处罚;如果涉嫌诈骗的金额较大,非法获利达到3000元到5000元的金额,很有可能违反刑法,将面临刑事制裁。”刘茂通说。
而在媒体之前的报道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乞丐甚至形成团伙,背后有人操纵,集体获利后再分成。对此,刘茂通说,“如果涉嫌诈骗,有关部门在统计违法金额时,幕后操纵组织的人员非法获利金额将是被其操纵人员分别获利的总和,如果其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还采取了暴力、恐吓等非法控制他人行人的方式,还有可能涉嫌非法拘禁和故意伤害,量刑时数罪并罚。而被操作人员即使也是受害者,其也很有可能涉嫌协同犯罪。”
思考
乞讨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能做什么?
如何解决流浪乞讨的问题?面对街头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乞讨人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大多采取划定区域乞讨的方式,即乞讨人群需要在特定的区域内、且自身符合乞讨条件,才可以进行乞讨。而在国外,政府或职能部门对这部分人群的切身权益和利益,也关注和保障的较为周到。
“未来,划区域乞讨,甚至为真正生活困难的乞讨流浪人员办理证件,让他们‘持证上岗’,都不失为解决的办法。这能让真正需要乞讨的人有地方可去,也能让市民在献出爱心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少一些猜疑。”这位副站长认为,真正解决流浪乞讨问题,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完善和大家对这类人群的共同关注。
“作为乞讨人员,也要自尊、自立,有能力要踏实务工,自己养活自己,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该副站长也提醒,市民在街头见到流浪乞讨人员,不要直接给他们钱财,可以给一些能充饥解渴的食品或饮料,还可以指引他们前往救助站。如果遇到有人利用妇女、儿童、残疾人敛财,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
■记者手记:
长久以来,关于乞讨者的新闻屡见报端,而无论这些人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职业乞讨人,各部门在秉承对流浪人员自愿救助原则的时候,想要有序管理,都存在种种困难。更何况这类人群数目繁多、处所分散。
聊及乞讨,记者认为,我们不该单方面的谴责或同情,也不该作为茶余饭后可供调侃的谈资,而应该细究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治理、伦理道德、个人修养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关注。
人生在世,需要多一些宽容。承担与对抗苦难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无法盼望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但我们希望的是,当自身有一份善意的时候,这份情感不要被欺骗、被辜负……
晨报记者 李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