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4-09-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4-09-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近几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法治徐州建设,特别是加大公正司法工作的协调指导力度,狠抓政法队伍建设,完善司法办案内部程序和流程管理制度,落实办案责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公正廉洁司法。在被评为全国、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全省法治建设先导区,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海燕多次听取关于公正司法工作专题汇报,调度了解全市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要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公正司法水平,重点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司法监督、政法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市委政法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总结,要求按序时进度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市政法各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将公正司法内容纳入责任状考核。对各县(市)区和法治建设成员单位、各协调指导分支机构实行考核通报,年终综合评定、兑现表彰奖励,特别是把业务指标考评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把公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率作为主要指标, 综合评价政法工作。
我市加大对案件办理、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法官、检察官与当事人、律师等人员的接触交往,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的发生,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为加强社会监督,聘任了20名政法工作暨平安、法治建设特邀社会监督员,组织赴市公安局看守所等地开展巡视活动。建立“法律专家库”,通过法律专家参与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执法监督活动,提出合理化、专业化意见,强化执法监督职能,提升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公信力。
2010年起,我市探索建立了政法干警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政法干警执法业绩档案的实施意见》,按照 “一人一档、档随人走”原则,为全市9956名政法干警建立执法业绩档案。公安机关从2006年以来,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外,所有治安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的主要执法环节的内部呈批手续、对外法律文书,基本实现网上运行,更大程度规范执法活动,实现对办案流程的全面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政法干警的使命意识、政治意识、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强化。连续7年组织举办全市镇(街道)政法委员培训班,全市156名镇(街道)政法委员,市政法各部门、各县(市)区委政法委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300余人参加培训,基层政法队伍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培养选树优秀典型,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全市政法干警违法违纪行为连续多年下降,未发生上级交办查处案件。
立足民生民利,服务群众到位。推行说理执法,通过现场向行政相对人解释执法依据、理由,使行政相对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认同执法人员的观点,因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了行政相对人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配合支持的良好局面。通过开设“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合理快捷渠道提出合理诉求。2012年,诉讼服务中心在百姓办事“零障碍”活动中被评为“金牌服务岗”。开展庭审现场直播。每年通过媒体开展网上图文、视频直播庭审平均达235次。市中级法院还组织开展“万名群众进法院”活动,建立常态化法院开放机制,据统计,全市每年平均有9万人次参加旁听庭审。公安机关在交通、治安、出入境、消防、户政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举措;推行服务岗位责任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违诺追究制等制度。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海燕多次听取关于公正司法工作专题汇报,调度了解全市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要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公正司法水平,重点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司法监督、政法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市委政法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总结,要求按序时进度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市政法各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将公正司法内容纳入责任状考核。对各县(市)区和法治建设成员单位、各协调指导分支机构实行考核通报,年终综合评定、兑现表彰奖励,特别是把业务指标考评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把公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率作为主要指标, 综合评价政法工作。
我市加大对案件办理、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法官、检察官与当事人、律师等人员的接触交往,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的发生,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为加强社会监督,聘任了20名政法工作暨平安、法治建设特邀社会监督员,组织赴市公安局看守所等地开展巡视活动。建立“法律专家库”,通过法律专家参与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执法监督活动,提出合理化、专业化意见,强化执法监督职能,提升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公信力。
2010年起,我市探索建立了政法干警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政法干警执法业绩档案的实施意见》,按照 “一人一档、档随人走”原则,为全市9956名政法干警建立执法业绩档案。公安机关从2006年以来,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外,所有治安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的主要执法环节的内部呈批手续、对外法律文书,基本实现网上运行,更大程度规范执法活动,实现对办案流程的全面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政法干警的使命意识、政治意识、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强化。连续7年组织举办全市镇(街道)政法委员培训班,全市156名镇(街道)政法委员,市政法各部门、各县(市)区委政法委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300余人参加培训,基层政法队伍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培养选树优秀典型,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全市政法干警违法违纪行为连续多年下降,未发生上级交办查处案件。
立足民生民利,服务群众到位。推行说理执法,通过现场向行政相对人解释执法依据、理由,使行政相对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认同执法人员的观点,因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了行政相对人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配合支持的良好局面。通过开设“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合理快捷渠道提出合理诉求。2012年,诉讼服务中心在百姓办事“零障碍”活动中被评为“金牌服务岗”。开展庭审现场直播。每年通过媒体开展网上图文、视频直播庭审平均达235次。市中级法院还组织开展“万名群众进法院”活动,建立常态化法院开放机制,据统计,全市每年平均有9万人次参加旁听庭审。公安机关在交通、治安、出入境、消防、户政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举措;推行服务岗位责任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违诺追究制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