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柳泉镇麦收6万亩没着一把火

2014-05-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4-05-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刘尚魏 通讯员 王雪梅 付立东   
  布谷声声里,又到了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三夏”。车子在地处丘陵山区的铜山区柳泉镇穿行,农田里,有的群众在平整土地,有的群众在播种玉米,一派繁忙景象。
  据该镇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介绍:“在夏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由于我们宣传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从5月22日开镰到今天基本结束,全镇6.333万亩麦茬没着一把火,达到了上级认可、群众满意的效果。”
  党的惠农政策好
  铜山区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二是加大了惠农力度。“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是柳泉镇在禁烧工作中的一个体会。据了解,柳泉镇已出资200多万元,为秸秆还田的田块每亩补贴35元,为新购置的大型秸秆还田农机每台补贴2万元。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这个镇不仅采取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的办法,还鼓励群众制沼气、填畜圈、种蘑菇,可促进农民增收100多万元。根据镇里的农业产业布局,套里、西马、北村等村还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栽植绿化苗木、花木等5000多亩,避免了一部分秸秆的产生。
  5月30日上午,在柳泉镇西象村十组的麦地头,村民王磊辉告诉记者:“今年我买了台粉碎耙地的机子,镇里补贴了2万元,再加上省市区里补贴的,十几万的机子,自己只掏了不到5万元,本钱不到两年就挣回来了。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其实群众过去也不想烧,也知道污染空气,关键是不烧不好种。现在,村里组织机械把秸秆粉碎完耕耙好,还给群众补贴,大家直接撒化肥种子,真是省心省力还得实惠。”
  确保麦茬不过夜
  麦收前,柳泉镇立足一个早字,及时召开夏收夏种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动员大会,在镇区和90多个自然村悬挂或书写标语600多幅,利用宣传车、广播、有线电视和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下村入户到田头”进行广泛宣传。为明确责任,党委政府与镇村干部层层签订责任状,缴纳防火押金2000元至10000元,全镇党员干部带头成立“包保中心户”,党员干部为“包保人”,辐射带动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通过“看先进拓视野、学先进求经验、当先进树典型”的办法,这个镇多次召开“田头示范会”、“田头督查会”和“田头研讨会”,在全镇推广“低收割、带粉碎、快灭茬、均匀撒、两遍耙”,有效保证了“禁烧、碎耙、好种”。高皇村党支部书记周勇说:“今年我村在收割前已联系好10台收割机,10台灭茬机,8台耙地机,提前入驻我村,村委会负责他们的食宿,午饭村干部给送到地头,实现了割一块,灭茬一块,耕耙一块,不给秸秆焚烧可乘之机,确保麦茬不过夜。”
  困难群众有帮扶
  柳泉镇党委书记杨志华介绍说,今年柳泉镇把“三夏”工作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求镇村干部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谋群众所需,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换来群众的满意。为此,该镇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基干民兵、大学生村官等30多人组成的夏收夏种帮扶大队,深入农户,走进田头,负责18个行政村的帮扶工作。
  今年48岁的西象村十组村民王继虎,11年前在煤矿打工时,因煤矿塌方造成下肢瘫痪,已卧床多年。因爱人改嫁,女儿在读,每逢收种季节,便辗转难眠。为照顾好这个不幸的家庭,镇村不仅为他安排了低保,安上了空调,还明确专人负责收种。5月30日上午,当镇村帮扶队员把一袋袋晒干扬净的小麦扛到他屋里时,这个坚强的汉子禁不住流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