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老旧农贸市场华丽变身:昔日脏乱差 今日高大上

2014-05-3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4-05-3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郑微) 5月25日,当记者踏进翟山农贸市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干净的地面、宽敞的通道,摊位规划整洁有序,生食熟食分区营业。“环境大变样,以前的脏乱差现象,现在终于销声匿迹了!”经常来此买菜的冯女士满意地表示。在市区,像翟山农贸市场这样在创卫整治中“华丽变身”的菜市场还真不少。
  为了让市民的菜篮子更干净、更卫生、更放心,自今年2月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监管力度,对市区农贸市场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目前,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以及贾汪区、铜山区的共68家农贸市场,在此次创卫整治中脱胎换骨、展露新颜。
  · 破解老旧市场“脏乱差”难题 ·
  位于徐州城南的翟山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差,曾让很多市民和管理部门都觉得头痛。“我家小区对面就是这个市场,每次来买菜都很拥挤,摊贩乱摆放、污水遍地,购物环境让人很不舒服。”说起以前的翟山农贸市场,家住管道小区的冯女士就不禁摇头。
  创卫工作中,68家中的33家老旧农贸市场是此次整治中的重中之重。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孙大志介绍,像市区的翟山农贸市场、瑞丰农贸市场等一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市场,布局设计落后、设施陈旧,在城市规模快速扩大的形势下,其周边还自发形成了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久而久之,这些老旧市场被冠上“脏乱差”的名号。
  如何破解老旧市场的“脏乱差”难题?在全面整治前,市商务局通过全面检查,摸排出了包括清洁保洁、垃圾清理、店外经营情况、功能分区、商品摆放在内的近百个问题,“首先摸准这类老旧农贸市场在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环节,然后针对每个问题制定简易的整改措施,再一一整治落实。”孙大志称。
  在整治中,翟山农贸市场由于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成为首批整改对象。为彻底“改头换面”,翟山街道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并合理布局,划分功能分区,对生食和熟食等类别进行区分营业。为了保证干净的市场环境,市场内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增设了垃圾箱、水冲设备,每天有专人流动巡回保洁,尤其是对场地、厕所、排水沟、家禽屠宰场地等卫生角落每天彻底清理。并划分了专门的全封闭熟食区,建起了4个水果专区大棚。经过一番整改,如今的翟山农贸市场已“摇身”变为一处整洁、优质的购物场所。
  瑞丰农贸市场,是天桥东圆梦花园小区居民买菜的主要地点。但昔日污水横流、环境嘈杂、秩序混乱、臭味四散的市场环境,让人一提起就皱起眉头。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云龙区取缔了瑞丰农贸市场门口存在了若干年的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现象,规范市场秩序;对于失去经营场所的业户,引导他们进入瑞丰农贸市场经营。针对市场硬件设施破旧的情况,投入80余万元,对市场地面、柜台瓷砖、墙面粉刷、卷帘门、建立农残检测室、熟食区、下水道疏通、顶棚、肉食区等一一清理更换。
  惠民集贸市场是城郊接合部的一个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综合集贸市场,之前硬件设施严重不符创卫标准,此次重点对公厕、活禽区、熟食区进行了改造。另外,针对东苑农贸市场熟食区一度改造不彻底情况,督促其按标准新建了熟食区22间,设置了洗衣手池、换衣间、冷藏柜等设施。
  整治中,还重点对市区的段庄、文沃、袁桥、孤山、老矿、二三、二七等重难点老旧农贸市场进行了严格督导,全面整改。
  经过升级改造,“脏乱差”旧貌换新颜,不仅外观更加整洁靓丽,内部也变得宽敞有序了,之前人们反映最多的卫生问题,也都有了明显改善。
  · 助推新建市场“美容升级” ·
  自2010年以来,市区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共计31个。在这次整治中,改善细节问题,助推这类农贸市场美容再升级,也是创卫的重点之一。
  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整齐划一的摊位布局,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类,便捷贴心的街坊居民服务区……5月25日上午,鼓楼区下淀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自从去年下半年改造提升后,下淀农贸市场设施完善、分类齐全,堪称鼓楼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中的样板。
  然而对照创卫标准,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在督导中发现,下淀农贸市场的活禽、水产区没有全封闭管理。“所以在4月份,我们对禽类水产区增加了玻璃拉门进行封闭,还设置了专门的排风设施消除异味;并从之前的一天一次清理变为两次。”市场负责人邵泽玉介绍。
  记者看到,在下淀农贸市场西北角的活禽、水产区,鸡行和鱼行依次并排,全部由一个个独立的玻璃房组成,与外界由玻璃推拉门完全隔离开,顾客看中了满意的鸡鸭,摊主就在玻璃房内进行称重,然后在宰杀区内拔毛、冲洗、装袋。“你闻闻,哪有一点异味呢,不仅顾客满意,对我们经营户来说,环境也更好了。”正经营活禽生意的摊主刘沛鑫满意地称。
  和下淀农贸市场情况一样,苏山农贸市场也是近年完成的就地改造项目,位于市区的“大西北”,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辐射周边5万居民。25日下午,走进苏山农贸市场,洁白的瓷砖地面、干净整洁的摊位、显示农药残留检测的LED大屏,“像超市一样干净有序。”正在挑选蔬菜的李先生说。
  据了解,共投入150多万元,对苏山农贸市场的摊位台面、农药监测区、公厕等进行了提档升级。记者注意到,在摊点上方还增加了醒目的公示牌,将不同类的食品,划分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 让百姓“菜篮子”更整洁更放心 ·
  农贸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安全,更关系着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自创卫活动开展以来,市商务局作为农贸市场创卫的主要责任单位,通过明察暗访、检查督导等方式,现场纠正、限期整改问题共计400余件,下发督办单102份。
  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实质性整改。针对农贸市场的活禽销售区、熟食销售区、水产区、洗手间、停车场、垃圾中转箱等市场创卫的老大难问题,市商务局印发1000本《徐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农贸市场标准细则》,要求各区逐条对照落实。目前,农贸市场水产区、制度上墙、农残检测室专间及设施配备及使用、划行归市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培训。针对我市农贸市场基本没有设置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现状,统一为全市农贸市场配备了相关农药检测设备,并按创卫标准指导各区在市场内统一设置了农残检测室,制定下发了农残检测流程和标准。并分3批组织全市所有农贸市场进行了操作培训。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活禽区、熟食区、水产区和公厕全面进行达标整改;加强常态化管理,对照标准细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农残检测的正常运营和结果公示;并将尽快出台《徐州市市区农贸市场日常管理意见》,推动市区农贸市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创卫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