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连夜赶来相见 众人苦劝老人回家
2014-04-11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4-04-11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一位六七十岁南方口音的老人常年流落在徐州街头,都市晨报4月2日对此事进行报道。连日来,通过都市晨报等媒体的持续关注,以及“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多方联系,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家人。9日夜晚10点多,老人的女儿从浙江奉化赶到徐州,见到爸爸,但苦劝3小时,老人就是不愿意回家。昨日中午11点,经过大家苦劝加“哄骗”,老人终于坐上了租来的面包车,随家人回家。
老人女儿连夜要见爸爸
由于没买到更早的车票,9日晚10点20分,老人的女儿等人乘坐高铁赶到徐州。
当晚11点10分,记者来到老人栖身的民主南路原建设局后面的小巷。 “宝贝回家”志愿者矢车菊在现场守候。据她介绍,自从8日下午大致确定老人的身份后,志愿者就一直排班守候在这里,8日夜里等老人休息后才离开,9日早晨5点多又来到这儿,怕老人再次走失,让亲人扑空。
9日晚11点22分,夏雪、张成严开车带着老人的两个女儿、小女婿、外甥女,赶到老人栖息处,老人早已钻进搭好的临时帐篷里休息了。
记者这两日采访获悉,老人起居很有规律,每晚10点左右就睡觉。
“阿伯,你看是谁来了!”夏雪掀开帐篷一角,心急的大女儿赶紧挤进来,用当地话同父亲打招呼。
看到这么多人前来,老人坐起来后,略显惊慌。但志愿者熟悉的面孔,还有家乡的口音,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认出女儿但怕连累家人
老人的表妹今年70岁,也从武汉开车赶到徐州。“我一看到他的指甲,就知道是他。”她拉着老人的手说,表哥从小就喜欢啃指甲,所以有特点。虽然老人20多年有很多变化,但她不会认错人。
随着两个女儿一声声的招呼,说起老人以前的往事,吴忠茂老人显然已经认出了亲人,但思维还是有些错乱,拒绝离开。
老人的女儿介绍说,爸爸在文革中因成分不好受到迫害,头部曾被打伤,精神有点不正常。
“我们的眼泪,在路上就哭干了。”老人小女儿称,她在和爸爸的对话中了解到,老人似乎不敢相信现实,怕回家再连累家人,所以拒绝跟他们走。
直到10日凌晨两点,老人仍不愿意离开,家人只好留一人在原地守候,其余人到宾馆休息。
下车前才相信父亲找到了
凌晨回去的路上,志愿者夏雪告诉记者,老人的女儿怀疑是骗局,对志愿者半信半疑。直到下高铁前半小时,才彻底相信父亲真的找到了。
此前的7日下午,“阿宝在现场”栏目组的记者,在徐州与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她们都不敢相信,以为是骗局。于是,志愿者通过徐州公安局公交分局南站派出所指导员张成严,联系到浙江奉化大桥派出所的民警,委托他们再次联系老人的女儿。就这样,她们还是要了张成严的身份证号码,委托朋友进行查询,落实了他的民警身份。
张成严非常热心,打了十多个电话,问她们来几个人?坐哪趟高铁到徐州?这让她们生疑,所以一直不告诉徐州志愿者到徐州的具体时间。
直到晚上9点30分左右,老人女儿的朋友在网上查到了都市晨报相关报道,立即电话联系告知此事。“我们错了,不该怀疑你们。”老人的小女儿这才电话告诉夏雪,她们马上就要到徐州了。
9日晚上,老人的小女儿告诉记者,家人曾到各处寻找老人,也有上当受骗的经历。“我们都以为他去世了,近20年每年都烧纸,前几天还烧了清明纸。”老人的表妹也多次说:“真像是做梦,不敢相信。”
一起哄骗 老人坐上回家的车
10日早晨7点,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吴忠茂老人正坐在路边,两个女儿已经帮他洗过手和脸,也换上了新皮鞋和袜子。
“他的精神比昨晚好多了,现在也让我们碰他了。”老人的大女儿说,9日晚,可能是天黑看不清的原因,老人对她们有抵触。但大家一要碰他随身携带的3个大包裹,老人还是充满防备。
在记者的要求下,老人打开一个包裹,从里面掏出很多旧磁带和一包湿漉漉的药。给大家展示了一下,老人又赶紧将这些宝贝塞进包裹里。
“老人很老实,从来不扰民。”附近一位居民称,他们经常给老人送些吃的,但老人都拒绝,直到他们离开后,老人才吃。
老人思维还是时好时坏,女儿、女婿一再要求老人回家,但老人说“徐州好”,就是不愿走。
中午11点,央视12套《夜线》栏目记者和夏雪哄骗老人说,要跟老人到溪口去玩。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老人终于扛着他的3个大包裹,坐上了租来的面包车,随亲人回家。
晨报记者 张景良 文
■事件回放
4月2日:晨报关于流浪老人的消息见报。夏雪将老人的情况、照片和录下的老人的一段话发到“宝贝回家”网站,发动志愿者帮忙为老人找家。
4月7日:浙江舟山普陀区电视台“阿宝在现场”栏目组记者获悉后, 于7日晚10点多乘高铁来到徐州。
4月8日:早晨6点30分,夏雪带领普陀两位记者找到老人。面对熟悉的乡音,老人终于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女儿的名字。8日下午,徐州公安局公交分局南站派出所指导员张成严,联系到浙江奉化市大桥派出所的民警,委托他们联系到老人的女儿。
老人女儿连夜要见爸爸
由于没买到更早的车票,9日晚10点20分,老人的女儿等人乘坐高铁赶到徐州。
当晚11点10分,记者来到老人栖身的民主南路原建设局后面的小巷。 “宝贝回家”志愿者矢车菊在现场守候。据她介绍,自从8日下午大致确定老人的身份后,志愿者就一直排班守候在这里,8日夜里等老人休息后才离开,9日早晨5点多又来到这儿,怕老人再次走失,让亲人扑空。
9日晚11点22分,夏雪、张成严开车带着老人的两个女儿、小女婿、外甥女,赶到老人栖息处,老人早已钻进搭好的临时帐篷里休息了。
记者这两日采访获悉,老人起居很有规律,每晚10点左右就睡觉。
“阿伯,你看是谁来了!”夏雪掀开帐篷一角,心急的大女儿赶紧挤进来,用当地话同父亲打招呼。
看到这么多人前来,老人坐起来后,略显惊慌。但志愿者熟悉的面孔,还有家乡的口音,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认出女儿但怕连累家人
老人的表妹今年70岁,也从武汉开车赶到徐州。“我一看到他的指甲,就知道是他。”她拉着老人的手说,表哥从小就喜欢啃指甲,所以有特点。虽然老人20多年有很多变化,但她不会认错人。
随着两个女儿一声声的招呼,说起老人以前的往事,吴忠茂老人显然已经认出了亲人,但思维还是有些错乱,拒绝离开。
老人的女儿介绍说,爸爸在文革中因成分不好受到迫害,头部曾被打伤,精神有点不正常。
“我们的眼泪,在路上就哭干了。”老人小女儿称,她在和爸爸的对话中了解到,老人似乎不敢相信现实,怕回家再连累家人,所以拒绝跟他们走。
直到10日凌晨两点,老人仍不愿意离开,家人只好留一人在原地守候,其余人到宾馆休息。
下车前才相信父亲找到了
凌晨回去的路上,志愿者夏雪告诉记者,老人的女儿怀疑是骗局,对志愿者半信半疑。直到下高铁前半小时,才彻底相信父亲真的找到了。
此前的7日下午,“阿宝在现场”栏目组的记者,在徐州与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她们都不敢相信,以为是骗局。于是,志愿者通过徐州公安局公交分局南站派出所指导员张成严,联系到浙江奉化大桥派出所的民警,委托他们再次联系老人的女儿。就这样,她们还是要了张成严的身份证号码,委托朋友进行查询,落实了他的民警身份。
张成严非常热心,打了十多个电话,问她们来几个人?坐哪趟高铁到徐州?这让她们生疑,所以一直不告诉徐州志愿者到徐州的具体时间。
直到晚上9点30分左右,老人女儿的朋友在网上查到了都市晨报相关报道,立即电话联系告知此事。“我们错了,不该怀疑你们。”老人的小女儿这才电话告诉夏雪,她们马上就要到徐州了。
9日晚上,老人的小女儿告诉记者,家人曾到各处寻找老人,也有上当受骗的经历。“我们都以为他去世了,近20年每年都烧纸,前几天还烧了清明纸。”老人的表妹也多次说:“真像是做梦,不敢相信。”
一起哄骗 老人坐上回家的车
10日早晨7点,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吴忠茂老人正坐在路边,两个女儿已经帮他洗过手和脸,也换上了新皮鞋和袜子。
“他的精神比昨晚好多了,现在也让我们碰他了。”老人的大女儿说,9日晚,可能是天黑看不清的原因,老人对她们有抵触。但大家一要碰他随身携带的3个大包裹,老人还是充满防备。
在记者的要求下,老人打开一个包裹,从里面掏出很多旧磁带和一包湿漉漉的药。给大家展示了一下,老人又赶紧将这些宝贝塞进包裹里。
“老人很老实,从来不扰民。”附近一位居民称,他们经常给老人送些吃的,但老人都拒绝,直到他们离开后,老人才吃。
老人思维还是时好时坏,女儿、女婿一再要求老人回家,但老人说“徐州好”,就是不愿走。
中午11点,央视12套《夜线》栏目记者和夏雪哄骗老人说,要跟老人到溪口去玩。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老人终于扛着他的3个大包裹,坐上了租来的面包车,随亲人回家。
晨报记者 张景良 文
■事件回放
4月2日:晨报关于流浪老人的消息见报。夏雪将老人的情况、照片和录下的老人的一段话发到“宝贝回家”网站,发动志愿者帮忙为老人找家。
4月7日:浙江舟山普陀区电视台“阿宝在现场”栏目组记者获悉后, 于7日晚10点多乘高铁来到徐州。
4月8日:早晨6点30分,夏雪带领普陀两位记者找到老人。面对熟悉的乡音,老人终于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女儿的名字。8日下午,徐州公安局公交分局南站派出所指导员张成严,联系到浙江奉化市大桥派出所的民警,委托他们联系到老人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