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博士年薪20万起步 抢人才现场给编制

2013-12-08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3-12-08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 12月7日,“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走进徐州医学院”暨徐州医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在徐州医学院新校区举行。此次招聘会共有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等地9个省的260家单位参与,为2600名本科、研究生提供需求岗位1.5万个,比例为5.8:1。
  焦点
  1、起薪高 给房补 让考研
  在招聘会现场,很多医院和药企的岗位要求都写明学历为硕士以上,有的甚至只要博士。
  一些省、市级医院的招聘人员透露,“博士学历待遇一般20万年薪起步,并一次性提供住房补贴20-30万元,对引进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提供政府部门协调;硕士需求量也很大,待遇是10万年薪,并一次性提供住房补贴5-10万元;本科生供应量相对大些,所以招聘单位也比较挑剔,对学生的成绩、实践能力等要求较高。”
  一位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医学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想找份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想留在大医院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很高的学历与能力,希望就业后能继续深造,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记者在一家医院的招聘宣传板上看到,“鼓励录用人员考研,凡录用人员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回我院工作的补助学习期间的工资、学费、交通费等费用18万元。”这一醒目标语吸引了不少毕业生。招聘方负责人表示,“现在高层次人才就业缺口较大,我们鼓励考研,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疗实力。”
  焦点
  2、男护理失宠  女护理走俏
  男护理在往年的就业市场中比较抢手,但今年行情较淡。泗洪县某中心医院招聘负责人说:“我们更愿招聘女护理。男护理不是没有发展空间,但在医院有些吃不开,他们主要在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精神科、ICU病房和男性科等科室,其他科室男护理易受病人排斥。患者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许多人认为护士是女性的‘专利’,不乐意让男护理照顾;再者女护理更有亲和力,服务更周到,相比男护理而言,医院所需承担的工资也低一点,所以我们更青睐女护士。”
  灌南县某医院院长也表示,“男护理不如女护理细致,手术台上我们更需要女护理的帮助,比如在手术前帮病人脱衣服,如果是男护理会使病人紧张情绪与抵触情绪加重。就算是在重症病房女护理也一样能胜任,虽不如男护理的力气大,但是在医师的协助下帮忙翻身绝不成问题。”
  焦点
  3、医院抢人才 现场签约给编制
  一个好的岗位会有很多毕业生争抢,同样,好的人才也会让用人单位特别留心。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将人才“锁定”,不少用人单位可以现场签约。
  徐州市一家公办医院的招聘摊位前,咨询和投简历的毕业生络绎不绝。据该院院长介绍,“对于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即硕士学位及国家211工程大学、985高校或国内著名医科院校特别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单位现场面试签约,并且直接进入事业编制。”他坦言,“我们医院专门有部分编制是提供给高学历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其余编制则需要参加当地医疗系统统一考试才能获得。”
  一位应聘者告诉记者,“现场签约并入事业编的确挺诱人的,直接在编不仅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对以后的发展与晋升也有裨益。”
  焦点
  4、社区医院受冷落  专业人才招聘难
  学生求职意愿偏向于公立医院,不愿去社区医院。麻醉专业的李同学说:“公立医院稳定性强,上升空间大,福利待遇好,还可以搞科研课题,所以我只选公立医院应聘。”
  记者发现,很多社区医院招聘摊位前门可罗雀。记者从一家位于省会的社区医院了解到,该院提供18个岗位,但一上午只有两名学生来交简历。招聘负责人表示,“社区医院对人才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临床医学、护理、产科、影像医学等专业的人才。
  但是目前现状是缺乏专业型人才,究其原因有政府对其投入力度不够,社区医疗设施不完善,没有科研课题项目,没有正式编制,工作稳定性较弱,所以应聘者尤其是专业人才不愿来应聘。
  焦点
  5、医院青睐当地籍贯的学生  
  记者看到,一名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正在与湖南省的一家医院签协议。这位同学告诉记者,“我是湖南人,希望能回家乡工作,刚好碰到合适的单位,对方对我也满意,所以毫不犹豫地签了就业协议。”
  麻醉专业的刘同学也表示,“作为独生子,我想尽量去离家近的医院工作,一来有一种学成回去‘回报’家乡的情怀,二来也便于跟家人团聚和照顾父母。”
  一家徐州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我们会对应聘者的籍贯有侧重,优先考虑当地学生。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当地学生更容易适应医院的工作与生活,再者当地学生进医院后不会轻易跳槽,相比较而言,外地的可能工作几年后,考虑到父母年迈而离职回家,医院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就会流失。”
  焦点
  6、沟通能力强、气质形象好为应聘加分
  一家卫生系统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很看中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因为有了良好的沟通,办起事来才畅行无阻。医生沟通能力强,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准确地诊断病情。大家都知道时下医患关系紧张,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医疗纠纷也会增多。”
  南京一家医院的人力资源部王部长也表示,“同等条件下,我们更喜欢气质形象好的应聘者。这样的医生让病人觉得更可信任,更舒服。”
  焦点
  7、预防专业、康复专业及全科专业人才紧缺
  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白云娜告诉记者,“老百姓对医疗保健预防意识增强,导致医生岗位需求大。”
  医学院相关领导表示,“本科各专业的就业呈现冷热两级分化,麻醉、影像、药学、护理就业率100%  ,而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需求多在县、区级医院以下,市级医院已经呈饱和状态。临床专业如果想进较好的大医院必须是研究生、博士及以上学历。”
  招聘现场一位人力资源部主管则告诉记者,“现在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中最缺乏的就是预防专业、康复专业以及全科专业人才。”
  记者 张敏玲 实习生 单孟华 文
  记者 王奎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