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我市新增 HIV感染者167例
2013-11-29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3-11-29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记者 王任飞)今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记者昨日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我市自1992年起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疫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艾滋病性接触传播比例持续上升,其中,男性感染者比例高于女性。
全市现有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771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一般来说,除了发病人群,我们会把体内有HIV病毒,但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据介绍,2013年1-10月全市报告HIV感染者167例,比去年同期124例增加了34.68%;其中本地籍124例,比去年同期81例增加53.09%。
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照审核日期实时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徐州市现有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771例,其中HIV感染者320例,艾滋病病人451例;死亡216例。
疾控中心方面表示:“目前,我市疫情总体上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在部分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感染率相对较高,2013年监测发现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为7.25%。”
此外,今年监测发现,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中,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青壮年所占比例为75.61%;男性高于女性。对此,专家的解释是,此年龄段的人群多处于性活跃期,同时,男性的接触面更广泛,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发生肛交行为,会造成直肠黏膜损伤,更易感染。
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人数明显上升
我市自1992年起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1997年报告第一例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1年报告第一例本市艾滋病病例。目前,全市各县区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血液传播、性途径和母婴三种主要传播形式均已存在。
由于近几年血源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性接触传播成为传播的主导途径,特别是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
为了监测和防治艾滋病,全市建立健全了艾滋病检测网络,全市现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57家,其中疾控系统11家(包括市级确证实验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3家、一级医院4家、妇幼保健系统8家、采供血液系统1家。目前,我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建立筛查实验室或检测点。2013年1-10月份,全市共报告完成艾滋病抗体检测552244人次。
根据“四免一关怀”艾滋病防治策略,对每报告的一名感染者及病人定期随访,免费检测CD4细胞。至10月底,全市累计对422人进行了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为 “男同”开展干预工作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4-7月,疾控机构开展MSM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免费检测活动。检测对象为过去12个月内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检测调查在自愿、匿名、保密的原则进行,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给以专业的指导,落实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对梅毒等感染者,提供诊治转介服务。
此外,各级疾控机构还扶持建立民间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培训,通过“同志”关爱小组开展干预工作。结合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工作,通过疾控官方网站发布检测宣传通知,通过多个QQ群进行艾滋病咨询,利用网络、性病门诊医生、感染者等多种途径开发资源,招募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者,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提高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艾滋病防治宣传进高校
相关新闻
晨报讯(记者 王任飞)“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卫生间会感染吗?”“一起进餐会感染吗?”昨天下午,徐州高校学子与疾控工作者聚首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交流“防艾”经验,倡导大学生了解防艾知识,加强自我保护。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市疾控中心、云龙区疾控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的百名学生参加。
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主任徐荣艳表示,根据监测数据,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比率较高,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出现男男性行为,所以每年的艾滋病宣传都要走进高校。
什么是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顾名思义它会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IV感染分期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二)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
(三)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全市现有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771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一般来说,除了发病人群,我们会把体内有HIV病毒,但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据介绍,2013年1-10月全市报告HIV感染者167例,比去年同期124例增加了34.68%;其中本地籍124例,比去年同期81例增加53.09%。
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照审核日期实时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徐州市现有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771例,其中HIV感染者320例,艾滋病病人451例;死亡216例。
疾控中心方面表示:“目前,我市疫情总体上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在部分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感染率相对较高,2013年监测发现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为7.25%。”
此外,今年监测发现,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中,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青壮年所占比例为75.61%;男性高于女性。对此,专家的解释是,此年龄段的人群多处于性活跃期,同时,男性的接触面更广泛,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发生肛交行为,会造成直肠黏膜损伤,更易感染。
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人数明显上升
我市自1992年起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1997年报告第一例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1年报告第一例本市艾滋病病例。目前,全市各县区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血液传播、性途径和母婴三种主要传播形式均已存在。
由于近几年血源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性接触传播成为传播的主导途径,特别是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
为了监测和防治艾滋病,全市建立健全了艾滋病检测网络,全市现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57家,其中疾控系统11家(包括市级确证实验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3家、一级医院4家、妇幼保健系统8家、采供血液系统1家。目前,我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建立筛查实验室或检测点。2013年1-10月份,全市共报告完成艾滋病抗体检测552244人次。
根据“四免一关怀”艾滋病防治策略,对每报告的一名感染者及病人定期随访,免费检测CD4细胞。至10月底,全市累计对422人进行了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为 “男同”开展干预工作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4-7月,疾控机构开展MSM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免费检测活动。检测对象为过去12个月内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检测调查在自愿、匿名、保密的原则进行,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给以专业的指导,落实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对梅毒等感染者,提供诊治转介服务。
此外,各级疾控机构还扶持建立民间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培训,通过“同志”关爱小组开展干预工作。结合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工作,通过疾控官方网站发布检测宣传通知,通过多个QQ群进行艾滋病咨询,利用网络、性病门诊医生、感染者等多种途径开发资源,招募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者,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提高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艾滋病防治宣传进高校
相关新闻
晨报讯(记者 王任飞)“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卫生间会感染吗?”“一起进餐会感染吗?”昨天下午,徐州高校学子与疾控工作者聚首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交流“防艾”经验,倡导大学生了解防艾知识,加强自我保护。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市疾控中心、云龙区疾控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的百名学生参加。
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主任徐荣艳表示,根据监测数据,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比率较高,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出现男男性行为,所以每年的艾滋病宣传都要走进高校。
什么是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顾名思义它会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IV感染分期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二)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
(三)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