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记光明社区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班开玲

2013-11-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3-11-18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11月15日,光明社区居委会班开玲主任乐呵呵地从王陵街道领回“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的荣誉证书,这个证书是司法部颁发的,全国仅有1061人获得这个称号。
  “班开玲调解室”创建整整6年了,这是它荣获的第三项重大的荣誉,也是班开玲的第85本荣誉证书。全市每个居委会都有调解委员会,但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室,这是唯一的一家。
  6年中,班开玲调解了大大小小300多起纠纷。一地鸡毛中,也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故事  1.
  “试睡”体验噪音
  调解“空调危机”
  今年夏天连续多日高温,天气出奇地热。
  7月底的一天,倒马井小区一户二楼居民朱女士找到班开玲:“班主任你可要帮我们想想办法,一楼郭师傅把房子租给几个女孩子住,一台老空调外机挪了三次地方,噪音越来越大,吵得我们老两口睡不着觉啊!我们找到郭师傅,他说跟他没关系。”
  班主任知道,朱女士夫妇俩本来就神经衰弱,睡眠一直不好。她找到一楼租房的女孩,女孩子说,这台空调是“一拖二”的,外机本来放在院子里,声音太大她们睡不好觉,就找人挪到院子里的平房顶上,结果二楼嫌声音大,她们又挪到原地,现在二楼还说声音大。
  是因为空调噪音确实太大,还是因为这老两口神经衰弱,感觉出了问题?班主任决定自己去体验一下。
  酷热的夏夜,班主任和老伴一起骑着电动车来到朱女士楼下,老伴在外面等着。班主任来到朱女士家卧室,在床上躺了下来,果然能清晰地听到空调外面嗡嗡的响声,甚至连床也跟着一起震动。她躺了15分钟,被吵得越来越烦躁。
  朱女士女儿的卧室,也是同样的情形。
  班主任劝慰朱女士:“我争取让一楼房主把空调换了,这段时间你们先忍耐一下。你想想,如果一楼租房住的是你们家的孩子,你能忍心让她们这么热的天都不开空调吗?”
  班主任又敲开一楼租户的门,一进院门就听到拖拉机一样的噪音。见到班主任,一个刚刚洗完澡还没睡的女孩哭了:“我们晚上9点多钟才下班回来,楼上夜里11点就不准开空调了。我们热得难受啊!”
  “我正在协调,让房主给你们换新空调。你们也体谅一下楼上的老人,如果是你们的父母在楼上住,你们忍心开一夜空调吵得他们不能休息吗?”班主任开导女孩说。
  安抚好两家人,班主任走出楼洞时,老伴已经等急了,天又热,T恤湿得可以拧出水来。
  第二天一早,班主任找到一楼房主郭师傅夫妇,劝他们换台新空调。郭师傅很固执:“那空调本来好好的,是租客移来移去吵到了楼上的邻居,楼上要找就去找租客,和我无关。”
  班主任耐心地说:“这台空调已经用了十来年了,也该换新的了。听说过两年你孙女上小学后,你们还会回来住,换新空调你们自己也可以接着用啊!”
  郭师傅的爱人说:“那咱就换台新的吧。”
  郭师傅往爱人一瞪眼:“没你的事,你插什么话!”
  班主任接着说:“我弟媳妇就是卖空调的,可以按进价卖给你,‘一拖二’才2600元。我也打听了,旧空调还能卖到800元,你只要花1800元就行了。”
  郭师傅不吭声。
  班主任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摞人民币:“你没带钱我可以借给你,我带了2600元,你这就能拿去买空调。”
  郭师傅这下坐不住了:“哪里能要你的钱,我这就买去。”
  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第三天空调就装好了,旧空调又卖了800元钱,郭师傅很高兴,买了两个大西瓜送到居委会,刚巧碰到抱着大西瓜前来的二楼朱女士一家,两家人相视一笑,握手言欢。
  班开玲的4个“调解秘诀”
  “讲清法理道理情理 珍惜乡情友情亲情”、“请到家里坐,说说心里话,真诚胜亲情,冰也能融化”……在这间温馨的粉红色班开玲调解室里,贴满了暖人心的标语。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班开玲研读了不少法律方面的书籍,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她每期必看,还经常和调解员胡剑云通话,交流经验。
  成功调解了这么多棘手的纠纷,班主任有什么秘诀?
  “我首先和他们套近乎,拉近距离,包括社区门口这些卖鱼的,我都喊妹妹、弟弟,有时候甚至喊她们姑奶奶、姑姥爷。”62岁的班开玲笑着说:“其次做到的就是倾听,让他们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完;再次就是实践才有发言权,纠纷双方反映的情况,我尽量去亲身实践、调查和体会;最后一条就是鼓励他们换位思考,给他们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有一个人要让一步。”
  故事  2.
  垫资买房解决婆媳拆迁纠纷
  2001年,班开玲担任光明社区居委会主任不久,就赶上了“三八大院”拆迁。
  因为牵扯到每个人的利益,拆迁问题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少婆媳、兄弟因此反目。
  有一天,一位王老太太哭着找到班主任,让班主任给她作主,一定要帮她弄到一小套房子。原来,王老太太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儿媳早就把房产弄到了他们自己名下。这次拆迁补偿款估计有28万,女儿们都表示不要这笔财产,但儿媳打算要到黄山新村买套大房子,三代人一起居住。老太太觉得儿媳一直对她不好,就琢磨着自己买套小房子单住,女儿来看望她也方便,可儿媳死活不愿意。
  班主任很理解王老太太的心情,于是找这个儿媳做工作。但是,儿媳很固执,她说三代人一起住好有个照应,而且她现在也没有钱给婆婆买房子。
  王老太太一遍遍来居委会哭诉,班主任又找到拆迁办,和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商量好,先安置好老人,然后再把拆迁款给儿媳。
  为了缓解婆媳矛盾,尽快把老人安置好,班主任四处帮王老太太打探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最后在建国小区选中了一套一室一厅还带着小院的小房子,采光也非常好,老人特别满意。
  房子选好了,拆迁款还没下来,怎么办?班主任毫不犹豫从家里拿出了五万六千元钱,先替老人买下了这套房子。房子买好那天,王老太太的几个女儿和娘家人一起前来感谢班主任,又是送锦旗又是放鞭炮,热闹极了。
  几天后,老太太的儿子带了张支票来还房款,班主任很诧异:“这么快就想通了?”最后一查,这是一张假支票!
  班主任这下没客气,拆迁款下来后,她直接从里面扣除了五万六千元钱,剩下的才交给老太太的儿媳。
  类似的拆迁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班主任调解了26家。她有一笔八九万的活期存款,专门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已经借出了几十次,只有一人未能及时返还。
  故事  3.
  21次接触
  化解养母子24年积怨
  在我市南郊一个小区,有个很出名的许老太太。许老太今年74岁,两任丈夫先后去世,唯一的一名养子已于24年前解除了抚养关系。从去年开始,许老太太忽然又想翻案,她找到北京、南京,又多次找到徐州的法院,谁都说服不了她。今年,市、区两级法院把这个难题交给了班主任。
  班主任了解到,许老太之前的养子张建其实是她姐姐的孩子,从7岁开始给她抚养,在张建谈恋爱以前,母子俩的关系还算可以。但自从张建24岁那年谈了个女朋友之后,两人关系开始闹僵,许老太甚至在小区里到处贴女孩的大字报。
  1989年,张建和女朋友顶着很大的压力结了婚,许老太一气之下,起诉到当时的郊区法院,要求和张建解除抚养关系。法院当年判决张建补偿养母18岁参加工作之前的抚养费4000元。
  2012年春,许老太又觉得补偿太少,找到法院要求翻案,让张建再补偿她10万元。张建多年前就已经调到浙江工作,老太太还写了一封“人民来信”到张建的单位,弄得张建因此未能升职,非常郁闷。
  这样的老太太,该如何打开她的心结?去年夏天,班主任第一次登门拜访老太,买了几样水果和礼品,老太太一见她就大倒苦水,骂张建如何不孝,骂母亲和姐姐当初如何把孩子硬塞给她,滔滔不绝说了两个小时,班主任愣是没插上嘴。
  听老太太说完,班主任放下礼物,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留下电话说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她聊聊,然后就走了。
  中秋节到了,张建回徐州看望妻女,班主任赶紧找到张建,给他做工作。张建拿出他多年收藏的厚厚一摞大字报小字报:“这些都是她干的,我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几番劝说之后,张建才同意和班主任一起去看望许老太。
  许老太在电话中一听说此事,声音立即高了八度:“不准张建来!他来了我就把他轰走,东西我也给扔出去!”
  张建苦笑着对班主任说:“你听到了吧!我这个姨,可以说是全世界都少有。”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完中秋节,老太太又后悔了,找到班主任,说愿意见孙建:“你把他叫来,我向他诉诉苦就行了。”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缺的不是钱,是亲情;你要的也不是钱,就是想争口气。”
  老太太听了眼圈红红的,神色黯淡地说:“我确实不缺钱,两个老伴留下的房子就卖了不少钱。”但随即又变得倔强起来:“但张建必须给我10万元,一分都不能少。你看看这张建,把女儿送到日本读书,还找了个日本的对象,你说他们亲日不?”
  班主任哭笑不得:“那是你孙女的事,你管那么多干嘛?”
  许老太还要到张建的单位去闹,班主任立即劝阻:“你这么大年龄,万一出什么意外怎么办?”
  班主任立即联系张建,让他回来,张建不愿意。班主任又向张建领导求助,领导几番做工作,张建终于松了口。
  今年端午节,昔日的一对母子在班开玲调解室见了面,两人一见面就唇枪舌剑。
  等两人都宣泄完了,班开玲把张建劝到另一间室,先开导张建:“老太太不是你母亲了,但也是你亲姨,她万一有个好歹你也要担着。老太太抚养你11年,付出的不止是金钱,还有很多精力和关爱。你再补偿她一点,就当是报答她的恩情了。这事儿也不要让你爱人知道。”
  张建说:“她有的是钱,而我还要养家糊口。”
  班主任说:“有的时候,和老人就是没有道理可讲。你要是没有钱,我可以先借给你。”张建默不作声。
  班主任又去劝许老太,许老太说:“让他给我4万,我够装修新房的就行。”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张建再补偿许老太2万元钱,两人签订调解协议书,老太太说,以后再也不会去找张建的麻烦了。
  在这起反反复复的调解中,许老太找了班主任13次,班主任上门拜访了老人8次。前段时间老太太动大手术,还给班主任打了电话。
  (除班开玲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 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