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湖西路“十一”迎客市民盛赞民心工程

2013-10-02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3-10-02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秋月广场
  松石园
  设置护栏
  林荫小道

  2013年度城建重点工程“湖西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9月30日圆满竣工并向市民开放,整个云龙湖西岸的面貌焕然一新。昨天是“十一”小长假第一天,不少市民前往湖西路观光游览。

  据介绍,湖西路绿化改造工程长2.8公里,占地约10公顷,对云龙湖湖西路至玉带路临湖一侧原有绿地景观进行改造和提档升级,新增了7处树阵广场、亲水平台,林荫游步道将各处广场、景点连为一体,并点缀有雕塑小品等,放缓了坡度,增加了绿量,丰富了园林景观。景区的建成开放,也使得云龙湖周边形成了完整的生态观光圈。

  环湖皆山 打开视觉通道

  曾经的毛石路变成了畅通的“亲水道路”,草地变成了宽阔静谧的“观湖平台”……几多新景沿一湖秋水漫卷铺展,让附近的居民出门即是景观优美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秋月广场,作为我市目前面积最大的亲水平台,站在秋月广场的临水平台上观湖,不禁令人感叹“风物长宜放眼量”。整个云龙湖几乎尽收眼底,波光粼粼,一碧千顷。东南望,小南湖绿树掩映,亭台楼榭,形态各异的小桥更成点睛之笔。更远处,云龙山蜿蜒起伏,白云蓝天悦人心目……北看,云龙湖北岸,徐州的“水立方”——艺术馆充满现代感与艺术韵味,花状造型的音乐厅迎风怒放……

  据市市政园林局李勇副书记介绍,在改造过程中精心打造了多个临水平台,打通了观徐州城际线的视觉通道,使市民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饱览湖光山色,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美。

  借势造景 新增7处亲水平台

  市市政园林局因地制宜,“借势造景”,建成多个园林景点。对原有绿地景观进行改造和提档升级,打造造景平台,打开了观徐州城际线的视觉通道,并增加7处广场,松石园等数个园林,亲水平台、雕塑小品、林荫游步道等。

  占地约4000平米的秋月广场以乌桕、红枫、银杏、三角枫等色叶树种为主,且有花镜等小地被植物。

  位于滨湖公园西门附近、开元宾馆对面的秋实广场栽植了6棵广玉兰,树形优美,令人眼前一亮。

  在原有基础上改建的秋韵广场位于湖西路和玉带路交会处。广场新增了大面积木制平台,四块组团绿化带将广场簇拥中间,银杏林、乌桕林穿插其间,茂盛的水生植物在观景平台旁摇曳。在秋韵广场东面不远处,紫薇岛入口绿地新建了林荫小道、树阵小广场,木栈道和休闲游步道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无障碍坡道。

  位于南湖花园正对面的观湖平台视野极为开阔,以秋色为主,栽种乌桕、红枫、三角枫、银杏等树种,湖面和绿地连成一线,坡度平缓。

  以“秋”为主 丹枫烂漫锦装成

  “湖西路绿化改造工程以‘秋’为主题,今后云龙湖西岸秋天最美。”技术负责人张卫介绍说,为了能让湖西路呈现出“丹枫烂漫锦装成,要与春花斗艳明”的胜景,在全长2.8公里的沿湖一侧,分区域种植了早秋植物石榴、枇杷、荷花,中秋植物红枫、五角枫、三角枫,深秋植物银杏、乌桕、栾树,晚秋植物落羽杉、红瑞木、黄栌等,整个秋天不同树种将营造出各具特色的秋日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对原有少量枯死及病虫害严重的柳树进行更新,新栽植苗木50余种、1000余株,如重阳木、香樟、垂柳、乌桕、池杉、黄栌等,水生植物10余种,地被植物20余种。

  便民亲水 市民盛赞民心工程

  采访中,市民称赞最多的除了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怡人、景观优美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外,更为这一亲水休闲绿带便民、亲民的服务设施所感动,盛赞以人为本渗透景观工程的每一个细节。

  市民声音

  “路宽了也畅通了”

  一大清早,市民纷纷前来健身。家住滨湖花园的李女士说:“以前湖西路到玉带路靠湖这边只有一条小路,道路用毛石铺的,晚上走路特别容易绊倒,道路还特窄,饭后想跟先生一起散个步都不行。现在好了,道路加宽了,也畅通了,道路都是花岗岩铺的,走在上面特别舒服,沿途还有这么美的景,从今往后我每天早晚都会来溜达溜达。”

  “有残疾人通道了”

  方先生推着半身不遂的老伴到秋月广场散步。老伴说:“真不敢想啊,以前坐轮椅都没法去湖边散步,遇到有坡度的地方,轮椅下不去,现在这个广场真好,到处都有残疾人通道,以后我就能天天来湖边看看了。”记者留意到,几乎每个广场都设置了残疾人通道。“只要高差允许,我们在这个景点统一设置无障碍通道。”技术负责人张卫介绍说。

  “有了护栏更安全了”

  秋韵广场的木制平台成了儿童们的天堂。身为母亲的张女士深感欣慰:“现在可以放心地带娃娃来玩了,有了护栏,孩子安全了,不用担心他跑到湖边掉下去了。”记者看到,为保障游人安全,整个湖西路沿线,凡水深处,均设置了1.15-1.2米高的护栏,很多市民在凭栏远眺,扶着栏杆拍照留影。

  记者 徐晓旭 文 记者 刘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