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10天工夫鲜蒜收购价降一半”大蒜增收25%

2013-05-23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3-05-23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邳州蒜农:今年大蒜比去年增收25%,人工成本增20%,收购价比去年低50%
  宿羊山镇党委副书记:21家深加工企业可消耗全镇大蒜产量,不会让蒜农亏本
  小满节气一到,大蒜收获季也随之到来。昨日,在邳州白蒜主产区之一的宿羊山镇,蒜农们正在忙着起蒜。“今年风调雨顺,气温也适宜大蒜生长,我承包的20亩大蒜比去年增收25%。”正在田间起蒜的宿羊山镇贾家村蒜农陈坤章说。
  但鲜蒜收购价一路走低,收购价比去年低50%,蒜农及经销商对此有些担忧,希望6月中旬龙头企业开秤时,价格会有所回升。
  据邳州市农委统计,今年邳州市大蒜种植面积54.7万亩。
  喜
  大蒜今年增收15%以上
  据邳州市宿羊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每次降雨都在大蒜生长最适宜的时机,再加上小满(5月21日)前气温快速上升,对大蒜头的膨胀期十分有利。据保守估计,今年宿羊山镇8万亩大蒜至少增收15%以上。
  蒜农陈坤章说,他一共种植了20亩大蒜,去年10月栽插蒜种时就开始试验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全程精心管理,大蒜长势喜人。他随手从蒜地里拔出几棵大蒜,蒜头直径都在6.5厘米以上。
  忧
  收购价比去年低50%
  “今年大蒜丰收了,可能是量多了吧,价格太低。像我地里的这种6.5厘米以上规格的鲜蒜,算是目前市场上品级最高的了,收购价0.9—1元/斤,去年同规格的要2元/斤。” 陈坤章说,鲜蒜水分大,还有土、蒜皮等杂质,所以价格比干蒜要低很多。现在是起蒜的季节,不管价格是高还是低,蒜农们都要先把地里的蒜起了再说。不行的话,就等等看干蒜行情,再决定卖与不卖。
  从碾庄到车辐山长达20公里的大蒜交易长廊,道路两侧鳞次栉比的蒜业经销处没有几家正式营业的。道路两侧时而见到几辆装载了鲜蒜的农用三轮停在路边,有的在等买主,有的在议价。
  学永蒜业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正在收蒜的门面之一。老板告诉记者,堆在店里的鲜蒜是今天刚从沛县龙固收来的,规格在4.5厘米以下的通蒜,从当地5毛一斤收购,拉到这里只能卖到6毛一斤,去年怎么也要卖到一块二以上。
  在大蒜交易市场,有不少蒜农前来打探市场行情,邳州市土山镇庙山村蒜农李运龙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好的蒜才收6毛一斤?!”李运龙说,他在10天前来市场了解鲜蒜行情,那时本地大蒜还没有下来,都是外地蒜,收购价在1.2元/斤。这才10天的工夫,鲜蒜的价格就降了一半。现在这个价,卖鲜蒜肯定不合适了,等晾干以后等等看干蒜的行情吧。
  算
  人工成本上涨两成以上
  “今年人工费涨了不少。去年按天的话,也就120—130元/天,今年涨到了150—160元/天;包亩的话,去年普遍500元一亩,今年580—650元/亩。”昨天,在宿羊山镇多处蒜地,正在起蒜的人告诉记者。
  在宿羊山镇贾家村的一块蒜地上,来自山东省苍山县南桥镇界坊村的张姓一家十来口人,以580元一亩的价格为当地蒜农起蒜。据张大哥介绍,他们村约有300人到邳州起蒜,忙完起蒜季回家时,平均每人能赚1000多元。他们一大家子人来了十几口人,除了工钱,还要管三顿饭,晚上还给酒喝,一天给一包烟。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到这干上几天,每人就能赚一千多。
  据了解,在起蒜季,邳州宿羊山镇、车辐山镇等大蒜主产区吸引了周边及邻省外来打工者两万人左右。这些外来起蒜的人,有的来自邳州周边的铜山区各镇,有的来自山东台儿庄、苍山县等地,有的来自新沂市,有的来自安徽萧县、泗县,有的来自邳北地区,还有的来自盐城建湖。
  “很多人都是长期合作关系,头一年合作得不错,彼此都留下了联系方式,到来年起蒜前联系一下就行了。”宿羊山镇的陈姓宣传委员介绍说。
  现在起的大蒜,每亩种植成本是多少?蒜农陈坤章向记者细细算来:蒜种:600—700元;复合肥:350元;农药、薄膜:50元;栽种人工:150元;浇水、施肥人工:100元左右;起蒜人工:600—650元。
  “这样算下来,每亩大蒜的种植成本在1800元以上,这还没算包地的费用。像我这20亩蒜地,我自己的只有5亩,剩下的15亩地我包得早,2005年时签的10年承包合同,当时包地的价格是250元一亩。现在的行情是700元一亩。” 陈坤章说,一亩地产鲜蒜大约在3000斤,今年增收了,亩产能达到3500斤左右,就按1元/斤的收购价算,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只能算是挣个辛苦钱。
  ■解忧
  1、保证不会让蒜农亏本
  对于蒜农对蒜价的担忧,宿羊山镇党委副书记郭以华保证不会让蒜农亏本。“如果价格低于1.5元/斤,我镇大蒜深加工企业就会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完全可以消耗本镇蒜农的产量。更何况,我们镇每年的出口额是按20%的幅度递增,不断在开发境外新市场,虽然价格是市场行为,但肯定不会让蒜农种蒜亏本的。”郭以华说,“像黎明蒜业一家,年加工能力就是3万吨。我们镇有21家大蒜深加工龙头企业,地产大蒜年产量在12万吨左右,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据了解,邳州本地大蒜于5月21日(小满)时正式起蒜,要在一周之内净地,目前并不是本地大蒜大量上市之时。宿羊山镇共有21家大蒜龙头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这些企业一般要到6月中旬开秤、大量收购干蒜,届时,整个大蒜市场才算正式开始运转。
  2、试验机械新技术
  “人工成本几乎按每年20%的幅度在增长。目前,人工成本约占大蒜种植总成本的1/3强。今年,镇农机部门开始考虑引入机械新技术,目前正在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效果不错,我们将与厂方共同探讨进一步合作。” 宿羊山镇党委副书记郭以华向记者介绍说。
  在宿羊山镇某农场的一块试验田里,停着4台来自日本的大蒜收获机,其中一台正在忙碌地收蒜,操作工作均为日本厂方的技术人员。据中方人员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的王先生介绍,正在作业的大蒜收获机是首次进入我国进行作业试验,选取了宿羊山镇作为试验基地。去年10月,已在该处按日本大蒜种植模式用栽插机进行机械栽插试验,宿羊山镇本地种植大蒜是平地种植模式,试验田是按照日本的“起垄种植模式”。昨日,日本原装的大蒜收获机开进这块试验田进行收获试验。
  “从试验的情况来看,1小时可收获1亩大蒜,包括日本的起垄种植模式和本地的平地种植模式,收获破损率低,完全符合作业标准。”这名人员说,试验时,他们不仅请来了日本厂方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还请来了当地蒜农进行观摩、提改进意见。
  “蒜农在看完操作演示后认为,大蒜收获机工作效率高、破损率低,但在切完根、茎后,通过传送带装箱时,带的土较多,时间久了会影响传送带运转,建议将传送带改成网眼面料,这样土就可以随时漏下去。”中方人员说,蒜农的建议非常合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厂方会给予充分考虑。
  据了解,目前这种日本原装进口的大蒜收获机造价约为每台20万元人民币。现场的蒜农认为,即使去掉国家给予的农机购置补贴,这个价位仍然高了,如果价位控制在5万元左右,这种机器将会十分受欢迎。
  “如果造价降不下来,也可以考虑借用联合收割机收小麦的模式,这样大家也可以接受。”蒜农们说。
  一亩地的人工收蒜成本在600元左右,4—6人收一亩地的蒜需要一天,而这种机器一小时就可以搞定。
  文/记者 王漱玉 图/ 记者 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