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火花学校办了个“火花展”

2013-05-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3-05-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同学们在欣赏火花作品展。 本报记者 孙井贤 摄
  各种题材的火花。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蒋新会)5月17日,由徐州市收藏家俱乐部与徐州市火花学校共同主办的火花艺术收藏展,在火花学校拉开帷幕。

  此次大型火花艺术展,以“丰富校园文化、推广火花艺术”为宗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参展的火花品种有近百种,数量近万枚。

  火花最初仅作为火柴的商标,后来,火柴盒上的贴画突破了商标这一概念,其图案设计的选材也随之扩大,包罗万象,有人就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供赏玩,于是世上多了一种收藏,多了一个通过方寸之间看社会、看世界的窗口。

  火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特色。

  我国早期的火花,真实反映了中国民风,是中国近代史和火柴工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五四”运动之后,出现在我国火花上的“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

  我市火花收藏,在上世纪80年代最为火爆,有很多的火花爱好者,在国内国际颇有影响。

  本次展出作品,突出徐州地方特色,旨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徐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展出作品中,有一枚稀有的火花藏品——“济众桥”。收藏家孟连印介绍说,此枚火花描绘的是淮海路上“弘济桥”的前身“济众桥”。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官府以大船排在河上,建为浮桥,取名为“弘济桥”,后在清乾隆年间,因避皇帝的名讳而改名“济众桥”,咸丰年间桥废。日军占领徐州时期,在“济众桥”原址上修建三孔石拱桥,名称还叫“济众桥”。1981年,该桥经过一次改建。2004年6月,该桥又一次大规模改扩建,同时为弘扬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济众桥”更名为“弘济桥”。早在1963年,徐州火柴厂就将“济众桥”的身影搬上了火花。该火花为单枚,当年的印量不大,留存下来的很少。这枚小小的火花,反映的却是徐州城市面貌的巨大变迁。

  在展出现场,市收藏家俱乐部的收藏家们,向前来参观的师生做了深入介绍。

  据了解,徐州市火花学校,是国内唯一以火花命名的学校,受到国内火花收藏爱好者的关注。该校经常举办以火花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美术课上师生自己设计制作火花,开办“小火花、大世界”手抄报比赛等。目前,该校正在筹备成立火花博物馆。

  ■链接

  火花,即火柴盒贴画,也就是火柴的商标火花。虽小巧玲珑,但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展现了祖国风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当代科技、体育卫生、书画篆刻、动物植物、世界珍禽、古今名人、异国风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