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别让斗酒成“餐桌文化” 感情深浅不在喝多少

2012-08-14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2-08-14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记者 王琳 文 记者 慕榕 摄)“大江南北,喝不过苏北;黄河两岸,喝不过丰县;丰县喝倒,沛县正好。”这首带有徐州特色的酒谣是对徐州人酒量酒风的客观描述。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餐饮酒楼时了解到,徐州人不仅爱喝酒,吃饭时劝酒斗酒竟也成了很普遍的餐桌“文化”。
  悲剧
  劝酒致使酒精中毒离世
  沛县的赵先生30多岁,一向酒量很大,人送外号“千杯不倒”。赵先生参加朋友聚会,几个平时就经常聚在一起喝几杯的好友酒兴都起来了,竟比起酒量来。酒量最大的赵先生喝了一瓶半白酒,自觉有点招架不住了,就摆手作罢。谁知同样喝得东倒西歪的朋友仍不肯罢休,连说带劝又灌了赵先生半瓶白酒下肚。
  喝着喝着,赵先生一下滑到饭桌下,倒地不省人事。好友们赶紧把他送往附近的医院,没想到当天就过世了。医院给出的死亡证明为醉酒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酒精性肝硬化死亡。最终,几个劝酒的好友合计赔偿了赵先生的家人10万元。
  餐馆
  客人喝高了最容易闹事
  12日恰逢周日,晚上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餐馆和街边大排档,发现生意相当火爆,而几乎每个餐桌上都少不了酒的身影,红酒、白酒、啤酒……觥筹交错间,不少食客已带醉意。
  “虽然客人们喝的多能带来更多的消费,但我们却都跟着提心吊胆的。”湖北路上一家小餐馆的服务员小郑向记者透露,自己做了三年的服务员,见识了太多客人因喝醉酒而吵起来、甚至打起来的。小郑说:“上个月在我们这里一个包间,一桌子客人都是熟人,互相劝酒都喝醉了,不知怎么就打起来了,桌子也掀了,我们有个来劝架的同事还被误伤了。”
  中山北路上一家中档餐厅的店长刘先生告诉记者,餐厅的酒水消费向来是收入的一个“大头”,“来吃饭的客人基本上没有不点酒水的,朋友聚会喝啤酒的多,商务宴请大多数都喝白酒。”刘先生说,根据他们店里的统计,平均每位喝酒的客人每次要消费掉1.5瓶啤酒和3两白酒,“很多人的酒量本来没那么大,互相一劝就喝多了。”
  市民
  劝酒的和被劝的都无奈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酒桌上的市民,被采访者坦言都有过被劝酒的经历,大部分人表示几乎无力招架,只能乖乖喝下。
  “我的工作经常需要陪客户吃饭,每次我都说自己要开车,不能喝酒,但客户总是不依不饶。有的客户会把酒端起来送到我手上,我要是坚持不喝,叫人家怎么收场?”从事外贸工作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遇到最尴尬的情形是,曾有客户一直端着酒站在他的身边不走。张先生说,自己平日里滴酒不沾,但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喝,结果不是喝得心里难受,就是得罪了人,好事变成了坏事。
  市民高先生透露,自己酒量一般,喝酒后还会不舒服,但他在酒桌上却不得不主动劝酒,“我们请客户吃饭,无非就是为了联络感情,要是不喝酒,这顿饭吃得就太平淡了,恐怕客户也会觉得我们招待不周。”高先生认为,在酒桌上劝酒也是为了活跃气氛,喝着喝着大家就自然而然“把酒言欢”了。
  医生
  根据个人体质适度饮酒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的胡兵副主任告诉记者,医院接诊的大部分醉酒患者都出现了酒精中毒的迹象,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送他们前来就诊的大多是一起喝酒的朋友,不少人也东倒西歪的,“很多人喝醉了酒并不会来医院就诊,除非特别难受或出现了昏迷等症状,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家睡一觉。”
  胡兵表示,如果适量喝点酒,吃点好菜,心情会很舒畅,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但是如果过度饮酒或者空腹喝酒,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胡兵建议,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原本是件高兴事,应根据个人体质适度饮酒。
  专家
  感情深浅不在于喝多少
  徐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胡存英表示,徐州是礼仪之邦,徐州人喝酒很讲究规矩,“头三杯”、“鱼头酒”、“端酒”等风俗由来已久。端酒也是徐州酒桌上的一大规矩,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一种礼仪,如果拒绝了,会让端酒的人没面子。但如果把“端酒”变成“强迫喝酒”,就会失了礼仪。
  胡存英认为,徐州的酒桌礼仪中也有值得赞赏之处,比如向别人敬酒时,自己先一饮而尽,并加上一句宽宏大度的话:“先喝为敬,我先干了,你随意。”意思是你能喝多少喝多少,不一定干。
  胡存英说,有句酒谣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多喝少都是好。”既不伤感情,又不至于喝醉;既满足了能喝的,也“解放”了不胜酒力的,结果是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