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归纳巩固应对英语物理历史高考

2012-04-14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2-04-14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高考只有50多天的时间,如何有效做好各科的最后复习,昨日晨报推出徐州一中名师指点语文、数学两科如何应对“三模”测试及高考前最后的冲刺,今日继续推出英语、物理和历史这三科的考前辅导,高考名师对考生进行详细的指点,以便考生抓住复习要点,考出好成绩。

  英语

  马文化:

  徐州一中外语组学科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提高语感和纠错能力

  每天早晚坚持各20分钟的大声朗读英语任务,目的是:提高阅读语感,有助于在完形和阅读理解解题中速度提高;也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阅读材料可分为以下几块内容:1)模块1至模块11所有的Reading, word power,task,project and reading materials in workbook。通读11个模块所有的内容可以把握住在高中阶段所学的27个话题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已学过内容(包括单词、短语、句型)的温习,也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2)21世纪英语报部分内容;通过报刊的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能把握时代信息的脉络,更好更快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3)平时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错的比较多的篇章也要进行朗读,提高自身的英语语感和纠错能力。

  进行语法归纳

  部分师生会认为在高考中英语语法不重要,但在实际的英语试卷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完形和阅读理解中,学生通过语法规则的掌握和正确的使用,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完形和阅读能力。在单项选择中更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运用语法规则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攻克完形和阅读理解

  完形比阅读理解更加综合一些,它不仅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是考查学生能否把所学的语法、单词、短语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完形填空来看,就完形填空的题材上来说多半是以夹述夹议或议论文为主,题材涉及人生哲理、人伦还有情感比较多,而这恰恰是我们学生比较薄弱的一点,学生们很难把自己融到文章当中,很难理解语境。

  要做好完形填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背完高考所要求的单词、短语及部分句型并具有一定的语法功底;第二,多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第三,熟练掌握完形填空解题方法技巧。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指导学生能熟练运用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在完形填空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听力备考与应试策略

  考生做好听力题要过三关:一是“心理平和”,静心倾听。二是“快速反应”,抢看试题,扫读问题及选项,做出初步判断,听后当机立断;三是“整理理解”,注意力放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

  考生考前几天内要坚持每天听一套模拟题进行适应性训练。

  物理

  窦立强:

  高级教师,徐州一中高三物理组

  教研组长,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总教练

  针对实际水平确定策略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其目的就是要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可以说,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学习,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已经基本定型,要正视自己的实际程度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暴自弃随意降低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复习方向,从而制定恰当的复习策略。

  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巩固

  高考试题中的多数问题还是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计的。而且试题中难、中、易的比例为2:5:3,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在容易题上尽量不丢分,在中档题上尽可能地多得分,而20%的难题是为少数考生设置的,不要强求自己在难题上得分,否则会影响基本题目的得分,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在近期复习中,不要去钻难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题上,注意把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牢牢掌握,落到实处。也不要再去做更多的新的习题,可以把过去做过的、典型的“熟题”,或过去曾经做错过的题目,拿来重新复习,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寻求对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便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都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规范解题过程

  这几年的高考,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的“大题”所占的分数很高,因为通过大题可以展现出考生的思维过程,从解答的思维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出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江苏高考试卷中物理的解答题有5个题,分数为55分,约占物理总分的46%,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

  清理知识死角

  物理高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总有少量试题是知识性的,特别是选考模块,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解答,而如果遗漏了该知识点,就根本无法做它,所以最后阶段要搞一次清理知识死角,也就是“查漏补缺”。

  历史

  孙永庆:

  中学高级老师,徐州三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高三文科实验班班主任

  紧扣考纲,贯通模块

  构建体系,宏观驾驭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因此构建知识体系,提纲挈领,把知识点“网络化”、“联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高考选择题均采用通史顺序命题,主观题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按通史阶段命题,并且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因此本轮次复习拟采用通史式、阶段式的单元复习方式。

  如中国古代史从文明史观角度可分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先秦)、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全面繁荣(隋唐)、高度繁荣(宋元)、渐趋衰落(明清)等五个阶段。每个时期先梳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的基本线索,总结每个模块的发展特点,然后把每个时期三个模块的内容打通,分析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并宏观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会运用多种史观,特别是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拓宽思维角度。

  宏观驾驭历史阶段特征的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细化,要分析、拓展、挖掘到位,并且充分运用各种材料和各地考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信息,把握动态

  抓住热点,突出主干

  关注高考相关信息。关注高考命题人信息及其研究重点,关注本省其它大市模考卷和信息卷,广泛搜集,充分占有,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注重热点问题突破。高考并不刻意考热点,但绝不回避热点问题, 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欧债危机与金融贸易纠纷、“三农”问题、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等;关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九二共识”10周年等。

  精选试题,避免题海

  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抽空要把考纲中的样题做一遍,从高考原题中了解高考题的命题特点、能力要求、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及要点化答题规范等。

  要坚决避免题海战术。要精选试题,重组试卷,规范答题,调适应试心理,积累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考试后要做好试卷的分析与总结,针对丢分的原因“对症下药”,然后回归教材,搞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记者 张敏玲 闻达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