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走近我市女大学生村官(下)

2011-03-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1-03-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记者 何桂香 魏宁 范海杰 记者 张庆祝 摄

  天天皆小事

  天天无小事

  ●人物:张群

  ●职务:铜山区伊庄镇烈庄村党支部书记

  ●任职时间:2007年

  ●个人心得:每天的工作、生活虽然繁忙但感觉很充实,感谢三年多的“村官”生涯,让我在磨练中成长,它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早上6时,张群刚起床就接到镇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通知她早上9时去区人防大厦开会、领奖。

  6时30分,由于最近几天在为“第二次进军荒山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仪式”做准备,开会之前张群对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作了安排。

  7时,张群从镇上拿着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资料乘公交车去区里开会。

  9时,会议开始,伊庄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获得优秀奖(全区第二名),会上张群认真记录关于2011年工作的计划及要求。

  11时30分,会议结束。顾不上吃饭,张群乘车向村里赶去。

  下午1时30分,张群赶回村里,察看环境整治的情况。看到有些卫生死角未整治到位,立即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会后,她又和村民一起清理村内卫生死角。

  下午3时15分,镇领导到村督察环境治理工作进度及质量。张群作了工作汇报,并带着领导实地察看村里的卫生情况。领导对张群的工作比较满意。下午6时,张群回到镇上吃饭,饭后梳理了今天的会议内容。

  晚上7时30分,镇里组织开会,总结近几天的环境整治情况及“第二次进军荒山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仪式”的会务安排。

  晚上10时30分,会议结束,张群向领导汇报了上午的会议内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晚上11时,张群回到宿舍洗漱休息。

  生活就像串串葡萄

  ●人物:黄元

  ●职务:云龙区潘塘街道孙店村大学生村官

  ●任职时间:2009年

  ●个人心得: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葡萄,让葡萄种植成为孙店村的特色产业

  早上6时30分,黄元从家里坐了一个小时的车,赶到村委会。简单打扫了办公室,拿着会议记录本,等着村支“两委”每天早上8时的例会。

  8时,村主任简要布置了当天的工作,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今年小麦良种补贴统计工作,要求今天必须统计清楚上交街道办事处。黄元主动要求协助村治保主任一起统计,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每一家农户种植面积都要具体到几亩几分,每块地种的是水稻、玉米还是棉花都要严格区分开。

  9时40分,黄元手里的几张报表统计完毕,她又接着写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的发言稿。发言稿包括村里党建阵地、村干部的来源、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情况等内容。

  10时20分,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报对发言稿提出修改意见,黄元修改完成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区委组织部。随后,她又写了妇联信息,上报办事处计生办。

  11时,黄元把各组统计好的良种补贴表格汇总,送到办事处。中午12时,在办事处的食堂吃了午饭。

  下午1时,黄元直奔她的葡萄园,那是她和本村青年王青山建的云龙区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孙店阳光葡萄园。该园目前30多亩,种有四种优质葡萄。去年葡萄园初次挂果产量达500余公斤,今年可实现全面挂果,预计丰产期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亩产值近3万元。来到葡萄园后,她开始整理枝条。

  下午3时,黄元照例走访村里的养殖户。根据走访的情况,她利用村里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养殖户们播放关于养殖管理和防疫的课程。

  下午6时50分,黄元坐上回家的公交车。她说,晚上还要继续完善孙店在线网站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孙店。

  找到自己的舞台

  ●人物:朱诗慧  

  ●职务:泉山区庞庄街道昕昕社区党委副书记

  ●任职时间:2010年

  ●个人心得:在与农民的交谈、交往中,我感受到他们身上特有的质朴;从处理村务工作中,我得到了锻炼、成长。很长一段时间,我曾迷茫过。现在,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上午8时30分,朱诗慧像往常一样,汇总2011年第六期《庞庄信息》,报送分管领导审核。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朱诗慧很多的日常工作跟文字处理密不可分。

  9时30分,朱诗慧跟随街道办事处领导一起走访拾西村一组的女青年拾洁。拾洁,三级残疾,家庭困难。近半年来,朱诗慧经常到拾洁家走访,帮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离开拾洁家,朱诗慧又回到办事处,并立即与民政办、劳服所等部门联系,将拾洁的情况向他们通报、沟通,研究进一步帮扶的措施。

  11时,经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印发《庞庄信息》,报送给泉山区各部门、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分发各村(社区)。

  下午1时,朱诗慧着手筹备“三八妇女节”诗歌朗诵会,修改主持稿,现场调试音响,跟其他主持人一起进行彩排。此次诗歌朗诵会是朱诗慧一手策划的,经过近两周的不懈努力,共准备了18个节目,街道办事处、各村(社区)均有人员参加。

  下午3时,朱诗慧接到区委办公室《关于报送各街道2011年工作思路的通知》。收到通知后,她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向各分管领导详细了解2011年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思路、措施等情况,列出提纲。

  忙完了相关材料撰写工作,朱诗慧松了一口气,抬腕看表,已是晚上7时。

  每一天平凡而忙碌

  ●人物:张赛文

  ●职务:贾汪区青山泉镇马庄村党委副书记

  ●任职时间:2008年

  ●个人心得:老百姓特别朴实,有时举手之劳,他们也记在心里。每一天忙碌而平凡,希望自己在马庄这个大舞台跳出更加绚丽的舞姿。

  

  早上7时,张赛文骑电动车行程20公里从家到村部,要骑四十多分钟。骑着这辆车,风里来雨里去,张赛文走过了马庄村每条小巷。

  8时,铃声响起,马庄村点名会开始。对村机关所有人员点名后,开了一个办公会进行小结,总结昨天的工作和夜巡情况,并安排当天的各项工作。

  点名会开完,张赛文坐到电脑前整理一份上报区里的民俗文化产业的项目材料。

  10时,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来到她的办公室,为自己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儿子咨询小额贷款之事。张赛文耐心细致地解答了贾汪区针对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扶持的政策。听了她的讲解,这位村民答谢离开。

  11时,快到吃饭时间了,张赛文把今天的广播稿交给广播员,她经常利用广播,向村民宣传健康知识,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并及时播报村里的大事,培养村民的集体荣誉感。

  下午1时,张赛文匆匆赶回村委会。因为省民俗协会会员马利老师要到村里培训村民制作布艺。张赛文说去年她和村留守妇女联合建立“鑫马”民俗布艺品制作基地,带动本村30名留守妇女制作、销售传统的手工布艺品。去年5月,在徐州市首届大学生村官电视创业大赛上,她所创作的项目荣获二等奖。目前她们的布艺产品走上了市场,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百姓致富增收。

  下午5时30分,送走了马老师和村民,张赛文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为文化传承尽力

  ●人物:翟雅楠 

  ●职务: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朱庄社区主任助理

  ●任职时间:2009年 

  ●个人心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名村官能够为文化传承尽一份力,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不管多难,都值!

  早上6时40分,翟雅楠走进社区大门,与值班室的大爷打过招呼,推开办公室的门,看到沙发上的两大包香包,这是2011年第一期学员上月培训时做的,她认为虽然针脚不细腻,棉花填充的立体感不强,但刚开始学做香包已经不错了。

  8时30分,大学生村官手工技能培训班开课了,学员们陆续赶来。这些学员全是社区以外的下岗工人、家庭妇女,还有沛县、丰县、铜山的学员。今天培训的是“柿柿如意”香包,因造型逼真、寓意吉祥,订单量很大。

  9时30分,翟雅楠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登录江苏先锋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选择社区群众关注的题材教育片在下周学习的时候用。

  一阵敲门声后,一位双腿残疾的中年男士走进来。这位男士姓时,来自沛县,来找翟雅楠主要想跟着她学习制造香包。听完老时的介绍,翟雅楠亲自把他送到二楼的课堂。

  10时30分,有两位年轻人来找她。两人中有一人来自山西,平时就在家里做手工制品,也是从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慕名而来。三人谈得很投机,坐在一起讨论着相关合作事宜,一谈就是2个小时。

  下午1时,送走了两位年轻人,翟雅楠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去创意68产业园,看她的徐州雅楠民间艺术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室,一个复式120余平方米的展厅。现在她每天都要花上近半天的时间,筹划她的工作室。

  下午4时20分,翟雅楠回到办公室,打开网站,继续下载教育片,查看关于工作室建设的相关材料。

  晚上7时30分,相关材料准备就绪,离开社区,这时感觉有点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