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徐州电影院或增至10家
看完《将爱》从电影院出来,家住绿地世纪城的赵女士意犹未尽,她琢磨着如果在家附近有座电影院,也许她会一部不落地欣赏每一部优秀的影片。尽管徐州现在正常放电影的影院只有三四家,但赵女士的想法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三年内,徐州的电影院可能会增加到十家左右,这对爱看电影的市民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但将来影院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也肯定是不争的事实。”一家影院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过去十年
电影院由多变少
“现在看电影的环境好了,可电影院比前几年也确实少了。”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的赵女士介绍说,过去徐州市区的电影院有很多家,比如煤港路上有朱庄电影院,庆云桥头有鼓楼电影院,二院对面有徐州会堂,友谊商场对面有矿务局会堂,建国西路有纺织厂电影院,王陵路口有云龙电影院,大马路有东风电影院、苏堤南路有湖滨影剧院、四院北隔壁有铜山影剧院……不过后来这些电影院都不放电影了,有的改作他用,有的直接拆除。现在,市内还可以看电影的地方有中山堂、星美国际影城、银座影城、淮海堂。过去和现在对比,看电影的地方明显少了很多,而且影院都集中在市区繁华地段,而远离市中心的居民区越来越多,这样再一比,看场电影其实还是有些不方便的。
“有多少电影院,得看电影市场的需求,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将于下月开业的星辉时代影城的赵经理认为,过去很多电影院没有持续下来有多种原因,小环境上受影院体制影响,大环境上,这些影院的消退时间都处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萧条时期,另外从观众需求来看,VCD、DVD等家庭放映设备的快速普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都影响到影院的发展,所以过去的10年里,能正常开放的电影院越来越少。
最近几年 电影消费逐年上升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徐州电影市场收入360万,比2006年增长近百万元;2008年,星美国际影城票房突破600多万元;2009年,星美国际影城票房翻番,达到1200多万,2010年星美国际全年票房突破2000万大关,这些数据还不包括电影以外的延伸产品。
“星美国际影城是2007年年底进驻徐州的,在带给市民全新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把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新理念引入进来。”星美国际影城市场部负责人施洋介绍,电影是商品,也是一种赋以文化气息的载体。从小环境上来说,当城市居民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文化消费成为不可缺少的需求,电影就是最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比如正在热映的《将爱》,在黄金时段用场场爆满来描述并不夸张;从大环境来看,国家几年前就加大了对电影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电影产业的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轨迹,观众们又被“请”回了剧场。
未来三年 电影院由少变多
采访中,多家影院的负责人都有相同点:与徐州的电影消费需求相比,目前徐州市区的电影院距离饱和状态还有很大距离。在未来几年里,陆续还有多家影院出现在市民身边。
位于大庆路与响山路交叉路口的星辉时代影城加盟大地院线,计划3月份迎来第一批观众,该影院赵经理表示,影院位于居民区边而不在繁华闹市,所以包括两个3D厅的票价都肯定走平民线路,让更多人走进影院。
星美国际影城在绿地世纪城将打造和现有影城等量的豪华影院,具体动工时间需要等到所在楼房土建工程全部结束后确定;原矿务局会堂(煤海大剧院)与香港嘉禾影城签约,对原有剧场进行改造。泉山区宣传部吴刚介绍说,剧场计划建立9个放映厅,共设置座位近2000个,投入使用后将是我市规模最大、放映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电影院。改造后的影院将包括淮海经济区第一个imax电影放映厅(imax3d是指“巨幕立体电影”,国内目前有20多家),目前影院改造还在进行中,将来徐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巨幕立体电影了。
已经开工建设的中央国际广场与华纳院线合作,引进淮海经济区首家IMAX五星级影院。
中山堂影剧院改造工程是今年的市政府重点工程,规划效果已经出台,影院办公室杨主任介绍,改造后的影院将包括9个高标准放映厅,同时现有大厅还将作为专业演出场地,每晚都有综艺演出。
此外,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位于彭城路的天成国际广场与新影联院线合作,建设影院;万达电影院线与世茂东都合作,将在狮子山楚王陵附近开设影院。
■业内预测
将来影院
竞争很激烈
星辉时代影城负责人赵经理表示,未来几年的电影市场发展势头很好,影院多了,对喜爱看电影的市民来说是好事,但影院之间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各家电影院已经使用数字放映技术,可能在价格、环境、服务等方面展开比拼。
星美国际影城市场部负责人施洋表示,现在电影院还是很有市场,未来几年电影院数量会快速增长,就如同前几年徐州大小超市扎堆开的局面,但持续到一定阶段后,这个行业必然会进行重新洗牌。
市文广新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有多家计划新开的影院正在手续审批中。
采写 记者 苏彤晖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