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州“低碳”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1-02-2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1-02-2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魏宁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 日前,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荣获“2011中国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优秀奖”和“2011中国物联网十佳行业解决方案”两项大奖。这,是对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徐州的“低碳”之路越走越宽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的传统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资源消耗型产业占比较大。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壮大装备制造业,我市以徐工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坚持一手抓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产业链延伸发展,成功实现了徐工机械重组上市,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徐工集团相继建成了两家海外组装工厂、7大区域备件中心、100多家全球销售网点,70%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徐州的工程机械产业已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山、贾汪三大基地快速发展,整机、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三大类产品配套齐全的格局。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徐矿集团煤炭产业的转移转型,实施产能异地扩大、结构在地调整,异地和本部煤炭产量已调整为1:1。

  依靠技术改革降低能耗,徐工带领全行业的企业,打造出一支绿色工艺、科学环保的工业劲旅。去年4月,徐工斗山发动机项目开工,首台大马力发动机日前成功下线,打破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徐州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及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计划到2012年,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5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20%以上。


  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

  今年1月,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晶硅产量突破2000吨,刷新世界单体企业单月多晶硅产量的最高纪录,标志着中能硅业多晶硅生产集成工艺技术跃上更高台阶。

  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太阳能光伏、新能源设备制造、清洁生产三大新型产业园,区内江苏中能、艾德太阳能、维斯塔斯等多家新能源企业,联手打造出一条从拉棒、铸锭、切割、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中能硅业生产基地建设与产能扩张,速度甚快。2006年3月,中能硅业落户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综合优势居于世界同行业领先位置。此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全部转化成多晶硅生产原料三氯氢硅,克服了世界性的环保和安全难题。

  作为全市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在无线通讯组网、GIS定位、本安型片上无线传感等三项卡位技术上得到重大突破,并且实现了井下作业人员精确定位、井下安全环境实时预报和井下设备远程监控“三大感知”。目前,全市矿山物联网企业已超过60家。

  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截至201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344家,去年完成产值858.98亿元,同比增长85.4%。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物联网产业分别增长93.7%、93.1%、69.6%、53.9%和70.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去年发展到414家,完成产值993.6亿元,同比增长89.9%。

  “无论是传统的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还是新能源产业,走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之路’,是徐州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侯铁建博士说。